文华殿中,对东南、对倭乱有了定论,朱厚照便扶刀龙行虎步的出了大殿。
“大明新君龙骧虎步、鹰隼雄鸷,宾之无须忧虑于西南矣!”
看着身姿矫健的新君朱厚照离开文华殿,马文升腹诽自己老迈的同时,也当堂说出了赞许之语。
见自家由‘西涯先生’变成了宾之,李东阳也是有苦难言,心中对孩视新君的刘大夏也多了几许怨念。
若不是当初在文华殿中,他刘时雍数次硬怼这个小皇帝,以弘治朝对待重臣的态度,即便刘大夏隐瞒宣府军报致使大败,但为的却是新君仁孝之名。
以仁孝为借口,至多罚奉而已,岂会被法司拿问?
如今他刘时雍倒台,几乎波及湖广派系所有重臣,何天衢的工部侍郎,弄不好就要干到致仕了,若今年雨水不好,被派去修河,那就是提前流放了……
“负公,怕只怕定国公之军不堪大用呐!”
这次下西南,李东阳也打定心思要好好治理一下东南税赋,这些年东南一带做的也委实过分。
若无大明的兵荒财匮,岂能有东南的倭寇肆虐?
虽说大势已定,但他李东阳胜在年轻,若携治理东南之功再回朝,未必不可接任刘健首辅之位。
因此临行之前,李东阳也不介意说说定国公徐光祚的坏话,好让内阁多加关注东南局势。
而东南局势的主导者,派遣权阉汪直戕害东南士绅的主谋,大明皇帝朱厚照,却在钟粹宫对近侍汪剑下了一道新的命令。
“知会汪直,东南一带凡兼并土地十万亩以上的士绅家族,尽在诛灭名单之列,海商家族亦然。
但轻易不要祸及茶商、瓷商以及丝绸商户,告诉汪直,他最多还有两个月时间。
待定国公调头之时,他要给徐光祚一份大好军功,此事做完,让汪直捎带手整肃一下江南各地的镇守太监……”
汪直去江南假扮倭寇,除了身边可信之人,知道的并不多。
这也是朱厚照拉拢汪直等人的手段,李荣、萧敬这类宫中的大太监,可没有一个简单货色。
如大伴李荣所说,汪直可以制衡萧敬,也一样可以制衡李荣的。
对朱厚照而言,从过去到现在都有些无欲无求,一心扑在功业上的汪直,倒是大明水师再下西洋的提督太监首选。
也只有成化朝的西厂厂公汪直,才略微有些跟郑和媲美的姿态。
下西洋可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四方朝贺,而是要迫得外洋各国主动来贺,商路从来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跑出来的。
至于不堪用的定国公徐光祚,那是在文臣眼中不堪用,在朱厚照眼里,多少有些肆意妄为的徐光祚,反而比怯战的保国公朱晖好用。
起码徐光祚生死不怕的二杆子性格,是可以做个战场悍将的。
而深切懂得明哲保身的保国公朱晖,就特么是曹国公李景隆第二了,那可是敢卖大明皇帝跟数十万大军的阴险货色。
对朱厚照而言,大伴李荣想要的从容老去,萧敬想要的子孙平安,汪直想要的功成名就,他都可以给。
但大明勋贵们想要的公侯万代,他也实在是给不起。
只因宫中的宦官太监,多半只要自身所需,而大明的勋贵们要的却更多,贪欲也更大,多了胯下的一条根,大明的勋贵们也更不好掌控。
有了朱厚照的命令,身在东南沿海的汪直,对东南士绅们动起手来,自然是丝毫不留余地的。
自成化朝末期开始,锦衣卫在大明各地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消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钱。
养活锦衣卫,朝廷的花费并不比京营兵少多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各地的锦衣卫也因为经费不足,越来越不得力。
汪直到东南,清理江南士绅的同时,也兼着重新打造锦衣卫系统,并将西厂的隐藏系统一起埋下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