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东林书院,东林党……
说起来当年顾宪、高攀龙、钱一本等人修复东林书院,不过就是个讲学之所罢了。
如东林书院一样的讲学书院,在大明比比皆是。
不过东林书院内的读书人拥有强烈的政治主张,他们讽议朝政、评论官吏,要求官员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反对宦官干政甚至权倾朝野。
这些政治主张自然算不得错,然而这种主张必然会遭受宦官乃至勋贵的反对,久而久之在朝堂上便形成了极其激烈的党派之争。
于是所有出身东林书院或者支持东林主张的官员以及在野宿儒,便被统称为东林党。
说到底,东林党一开始的政治主张并不算错,然而演变成党争之后,东林党利用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制造舆论,整日里夸夸其谈,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只会朝堂倾轧,党同伐异,让朝堂乌烟瘴气,让朝政乱成一锅粥,这自然是错的。
那么说大明实亡于东林,这话对不对,东林冤还是不冤?
冤也不冤!
冤是指东林成立之初,也就是万历后期到天启前期,这段时间内东林人的种种举措还是与国有利的,至少这一时期的东林人还能拨乱反正,还能仗义执言,还有心想要中兴大明。
然而到了崇祯年间,随着东林党日益壮大,因为朝堂倾轧,党争不断,渐渐的东林党人已然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为了党争而争,不管对错,只顾党派利益,狗屁的举贤任能,你是东林人,那么想方设法也得把你弄上去,你不是,那就算能力再强,该死哪去死哪去。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撤换儒将熊廷弼,换上废物袁应泰。
总而言之,说东林党是导致大明灭亡的主因,委实有些牵强,但要说因为东林党,加速了大明亡国,东林党是一点不冤。
冒襄冷汗直流,他不知道邓平为什么会说出这话,但是他估计自己前途堪忧。
因为他是复社成员……
复社,号称小东林……
如果说东林党人大多都是在朝官员和在野名儒的话,那么复社成员几乎都是青年士子,他们和东林党有大致相同的政治主张,和东林党不断党争不同,复社成员更喜欢用自己的笔杆子去针砭时弊,主张“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
见冒襄这副表情,邓平就知道这家伙想歪了……
说明亡于东林,而他身为复社成员,也是小东林,变相岂不是在说大明若亡,他身为其中一份子也一样难辞其咎?
留下这么个印象,冒襄不觉得自己在邓平治下还能有什么好的前程可言。
邓平呵呵笑道:“你是复社成员,按照现今的说法也是小东林,不过就事论事,在我眼里,东林对于大明衰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一群只知党同伐异,论起治国之道却百无一用的废物罢了,当然,我也不否认,东林也出过不少人才,在成立之初也确实做过不少于国有利之事,然而时至今日,东林已然是一颗寄生在大明身上的毒瘤。”
毒瘤……冒襄浑身一颤,他知道东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