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死人有什么好计较的。”李天成想到李老爷的交代,撇了撇嘴,说道,“赶好你的车,本少爷约了通判家的公子,可不能迟到了。”
听到这话,马车面露失望。
不过,他手上动作不慢,舞动起手里的长鞭,在半空中打了个响鸣,驱赶拉车的马匹跑更快一些。
而留在路边的李启,直到马车走远消失在视野里,才收回那双带着恨意的目光。
李家是李家村的大户,在莒州认识不少衙门中人,这种有实力的大户人家,他自是不愿意招惹。
可李家实在欺人太甚,不仅断了他未来的仕途,更断了他的活路。
“看来李家村是不能呆了,要想办法去学政衙门,找学政大人主持公道。”李启喃喃自语。
虽然李家他惹不起,但现在的情况,不拿回功名,他很难活下去,万一哪天李家想要做出灭口的举动,他一个人的小身板根本对抗不了整个李家。
之所以想到灭口的事情,因为那位李老爷是李氏宗族的族长,想要对付一个李家族人,随便找个借口,就能让他在李家村活不下去。
但只要学政衙门愿意出手,一个只能在本地称王称霸的土财主,随手可灭。
李启不清楚李老爷会不会动手,但他不能去赌。
这些年读书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所以他要离开李家村。
出门在外少不了开销,没有银子就算出了李家村也活不下去,所以他要在李老爷想对他动手之前,把家中剩下那点值钱的东西全都拿上,早些赶往济南府的学政衙门。
李家村在附近算是个大村子,村子里一多半男丁都姓李,有着同一个老祖宗。
李老爷家和李启家连五服都没有出,算是关系比较近的族人。
宗族的关系,也改变不了李老爷对李家村村民的欺压,而且因为李老爷族长的身份,只要有不服他的李姓之人,立刻会用族长的身份收拾对方。
久而久之,李家村内的李姓之人再没有人敢反抗。
李家村村口有一颗一人抱不过来槐树,村里人喜欢聚在槐树底下闲聊,也是村中一些家长里短的消息散播地。
除了农忙,每天槐树底下的人从未间断过。
赶回李家村的李启出现在村口。
槐树底下闲聊的村民看到他后,闲谈的声音顿时小了下来。
更有李氏族人瞪向李启。
“呸,还有脸回来,自私的狗东西,李老爷的恩情都喂了狗了。”
自打村子里的人知道李启为了功名闹事,很多李氏族人便联合针对起李启。
功名虽然是李启考的,但在很多李氏族人眼中,这个功名给李老爷家的李天成少爷,比留在李启手中对李氏更有用。
为此很多李氏族人劝说李启不要再争这个功名,为了李氏的族人,他应该放弃这个秀才功名。
可随着李启的拒绝,不少李氏族人开始到处说李启的坏话,甚至当面骂李启的人都有。
因为这些村民觉得功名在李老爷手里,可以为村子减免一些赋税,他们作为李家村的人自然焉荣与共。
加上李老爷对村民的一番蛊惑,村子里的村民自然信李老爷,而不相信李启这个嘴上没毛之人的话。
李氏宗族上上下下绝大部分都支持把功名让给李老爷家的少爷。
至于李启,在族人的眼中,他为宗族付出一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应该怀着感激。
槐树底下阴阳怪气的言语,李启听了个满耳,但他懒得和这些人解释什么,当一个人不愿意相信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现在李家村的人就是这样,只相信李老爷的话。
而且他也看明白了,村子里的这些人不敢得罪李老爷,觉得他这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好欺负。
根本没人在乎他作为事主是否受了委屈,因为吃亏的人又不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