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放学时分。
正在楼道内数钱的许霆东听见有人叫自己,抬起头来。
“达叔?”
身前是平日对自己多有照顾的校工,达叔。
他五十出头,咬着一支烟斗,烟草明明灭灭的冒出白烟,不管什么季节都带着的,灰色毛呢报童帽之下,眼神闪躲,好似有什么话想说。
“是不是我这事,被学校知道了?”
“呵呵,东仔,不是,跟你买东西的人怎么可能主动告发你,达叔是想…”
“嗯?”许霆东一脸疑惑。
“达叔是想买两盒录影带。”
许霆东这才恍然大悟,内心却又暗暗吃惊起来,没想到平时节俭得有些抠门的达叔,家里竟有昂贵的录像机。
“早说啊,达叔要的话,我送你两盒。”
“东仔,这怎么好意思,我看完立马还你。”
听出了对方话语中的意思。“呃?行,达叔,你看完过来找我换新的。”他爽快的答应下来。
得了心头好的达叔,腋窝夹着两盒录像带,开心的用手擦拭自己的英格纳手表,咬着烟斗的嘴里,哼着南音《客途秋恨》,往学校大门走去。
许霆东看向书包里近四千的钞票,嘴角还是上扬了起来。
今天没让顾佳琪等自己放学,出了校门,少年很快上了红色小巴。
他要到深水埗荔枝角,那里坐落了许多二三十层楼高的工业大厦,大厦里每一层,都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工厂。
香江地少,工业用地也被发挥到了极致,里面的工厂大部分是做半导体(收音机),塑胶制品与制衣。
制衣业此时还是香江的支柱产业之一,要到九零年代初,才会大举搬迁至珠三角地区。
许霆东想到的另一个赚钱方法,便是用自己手上这点可怜的启动资金,收购一些出口欧美的成衣尾单,再运回祖国贩售。
如今珠三角地区,虽然已经有不少港资台资企业兴办厂房,但大都还是“三来一补”模式。
工厂从港台进口配件,再简单装配加工,制成成品,从国内出口欧美,成品流入大陆市场销售的不多。
八十年代的国内服装工业,还是以大量拿不到出口配额的乡镇企业与僵化的国企为主。
而且,经过十年的开放,国内居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需求极大提升。
这样一来,款式新颖,面料繁多的香江制衣,在国内的需求便爆发式增长。
荔枝角,长沙湾道上,车水马龙,一辆辆货车从工业大厦林立的街道转入大路,而后往葵涌货运码头而去。
许霆东足足走了八家制衣厂,都吃了闭门羹,没有哪家工厂负责人,愿意浪费时间接待一个初中生。
徬晚七点,少年有些沮丧的上了红色双层巴士,把头靠在玻璃上,道路两旁花花绿绿的世界,宛如浮世绘。
香江,一向是先敬罗衣后敬人。
出师未捷的打击,让他坐过了站也不自知。
失神的走了一站路,才回到武馆。
就连吃饭,许霆东也在考虑,要不要拿几千块钱给自己装一下身。
随后又很快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作为启动资金,如今他手上的每一块钱,都非常宝贵,想了想,既然制衣厂尾单之事暂时无法推进,不如先想办法多凑集些启动资金。
见徒孙发呆,江怀安关切道。
“东仔!还在生你爸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