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绣活,罗湘又从四娘的店里扯了几块布,想要回去给罗潇和圆圆做几身衣裳,两个孩子一天天的大起来,前几日罗潇在院子里提水时,衣袖都不用挽了。
出了裁缝铺,罗湘就往米铺走去,稻谷才开始结穗子,吃上它只怕还要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里,还是得买米。
家里加上她,是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她不想让他们姐弟三人营养不良,每顿饭都极为用心,份量也是足足的,所以米面吃得格外的快,十天半个月的就要来买一次米面。
接了绣活,估计她得有一段时间不出门了,这一次罗湘花了一百文一次性买了四十斤的大米,十斤面,够三人吃两个月了。
共五十斤的东西又加上那一包袱的金线锦缎还有布匹,自然放不下,好在米店旁边有专门挑货的人守着,罗湘花了两文钱请一个看起来是似乎是同村的人帮忙挑到了镇口专门去她们村的牛车前。
这一路上罗湘顺手买了三斤肉,还有一篮子鸡蛋,她养的鸡还不会下蛋,又去杂货铺买了罗潇爱吃的桂花糕。
赶牛车的是村里一对姓王老夫妇,两个儿子在前几年战乱去打仗了,没一个回来,只有大儿子娶了媳妇,儿子死后,儿媳妇留下一个孙女就自己跑了。
两个老人家一把年纪,不但没人赡养,反而还要养育着儿子留下的唯一血脉,所以一大把年纪还得拉着自己家那头老黄牛出来赶车。
镇口的王老头满头白发,削瘦的面容上布满褶皱,穿着一件破旧的褂子,裤腿高高挽起,正目光呆滞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挑货的人挑着一担满满的东西停在王老头面前,王老头心中正感慨是谁买了这么多东西,待看到跟在后面的罗湘时,又恍然大悟。
王老头笑着招呼:“湘娘,这次买这么多啊?”帮忙将东西搬上牛车。
从前罗湘来镇上都要坐他的车的,近来却不怎么坐了,少了一位顾主,王老头还正奇怪呢,可巧儿今天就来了。
在王老头的记忆里,罗湘就是娇滴滴的小姑娘一个,常坐上他这个村里人只有来镇上卖货,专门用来拉货的牛车。
他觉得罗湘不会做过日子,毕竟从前也是秀才的女儿,自然也不知道柴米贵,只不过父母去世后,还能靠着手上那门手艺可以过活。
只是过得并不好罢了,不过如今这年头,谁又是真的活的好呢?
王老头自顾自的叹了口气,罗湘不解,只是不失客气的回答了王老头的问题。
“对啊。”跟上来的罗湘笑着点头,“下个月家中有事,不便出门,就多买了些。”看了看天色,又问道:“大爷什么时候回呀?”
王老头帮着罗湘把东西搬到车上,拿起搭在肩膀上的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道:“村里几个卖货的还没来,等他们来了就走了。”
那只好等下去了。
罗湘点点头。
大约快到正午的时候,村里的几对夫妇有提着篮子的,担箩筐的都往牛车前聚,妇人们有两三个坐上了牛车,剩下的都跟着男人们走回去。
车上的几个妇人罗湘并不认识,就笑着点头示意,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索性不过多谈话。
妇人们当中倒是有认识罗湘的,只是觉得她向来清冷,便也只回了一笑,就聚到一起说些罗湘插不上话的家长里短。
“菊花,你的都这个月份了,怎么还出来赶集?你家那口子也放心?”坐在罗湘对面的一个妇人对着坐在罗湘旁边叫做菊花的妇人道。
菊花笑了笑,温温柔柔地说道:“不出来能怎么着?地里活忙不过来,老大又生病了,就靠着买几个鸡蛋换药呢!”
神情有说不出的无奈。
罗湘打量了几眼,瞧着菊花也是个老实人,看着她的肚子,估摸着快生了的模样,有些感慨。
不知道当初她父亲去世时,她母亲是怎么一个人撑着的?
想想心里就有些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