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医生雷霆向她介绍病情:患者叫曾雨棠,33岁,11周前顺产一女婴,出院后便在家休养。患者下身一直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但她以为是恶露没有排干净,没有重视。患者3周前出现咳嗽,她以为是着凉了,没有重视。患者1周前开始出现头痛的症状,她以为是感冒没有好,因为要哺乳,便一直没有吃药。患者入院前的2小时头痛加重,并出现喷射性呕吐,随后便陷入昏迷,家属把她送到医院做了头部CT,检查提示患者额颞部有病灶,病灶在出血。由于颅内出血量较多,马上就要形成脑疝(因为颅内占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造成移位,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脑疝是神经系统疾病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我们急诊给患者做了颅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后又在显微镜下切除了她额颞部的病灶送了病理检查。手术后继续给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止血、预防癫痫等对症处理。
虽然除夕的突发事件搞得杨慧娴心力交猝,可一穿上工作服,她便迅速回归到工作状态中。从主管医生描述的情况来看,患者虽然生产后不久,但目前主要的症结还是出在大脑,好像和妇科并不相关。
但她还是在第一时间想到:“你怀疑她得了绒癌?”(一种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与妊娠有关)
“是的。”雷霆回答:“患者被送到急诊科之后,医生知道患者入院前有咳嗽的症状,顺便也查了胸部CT,发现她的双肺也有病灶。患者的头部和胸部都有病灶,我一开始怀疑患者得了小细胞肺癌,而且出现了脑转移。但是考虑到患者才生产完,孕期的体检做的也非常完善,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就算是小细胞肺癌,进展得也不会这么迅猛,所以我怀疑她得了绒癌。”
杨慧娴在临床工作多年,需要和各个科室的医生打交道,这些年科室越分越细,便于医生在细分领域里深耕。可是这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医生只专注在自己的小赛道里,对其他科室的疾病完全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可患者不是可供分割的“局部”,一定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存在的。
雷霆虽然是神经外科的医生,但临床思维能力非常活跃,能快速的从患者的病史和相应的检查中寻出蛛丝马迹,并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因为脑出血而被送到神经外科的患者,罹患的其实是绒癌,“罪魁祸首”其实在于子宫。
绒癌多继发于葡萄胎,很少见于足月产之后,工作了这么多年,杨慧娴也极少遇到足月产之后出现绒癌,而且已经远处转移的。
才做过开颅手术的曾雨棠,无法脱离呼吸机,外出检查不便。杨慧娴让人推来了超声仪,给曾雨棠做了床旁检查。虽然已经产后11周了,可她的子宫还是很大,子宫肌层有很多高回声团块,边界不清楚,而且子宫肌层的血流信号非常丰富。有几块病灶似要马上穿透子宫表面,还有几处病毗邻血管。
的确符合绒癌的表现。杨慧娴感慨:还好患者遇到的主管医生是雷霆,如果换一个只专注在自身专业里,被“一叶障目”的医生,她的原发疾病很容易被忽略,会因此延误病情。
杨慧娴看过了患者的头部和胸部的CT检查后,告诉雷霆:“立刻给她查一个血HCG。女性正常分娩后,血HCG在2周左右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0-5IU/L)之间。如果血HCG值畸高,结合她现在的情况,就能确定她患了绒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