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 子(2 / 2)我姥姥的北市场首页

老爸也给了我一个历史的视角。我感觉我坠入了茫茫的历史云烟中,仿佛看见了烟云缭绕中的怀远门及城堞宫阙。北市场离沈阳故宫不算太远,当年,从北市汤向东南方望去,肯定会见金色一片,还有当年沈阳最高的建筑凤凰楼。庄妃在世,也肯定会看见夕照中的实胜寺。

这里,有一段很让皇太极自命不凡的故事。

那时候,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死后,为保住命和地位,他的老婆囊囊太后只好臣服皇太极。为表忠心,率太子额哲带领驮队远远地走来,为首的是一匹驮着贵重物品的白骆驼,它驮的是一尊六、七十斤重的金佛。到这个地方白骆驼累得倒地不起,一命呜呼。为纪念这个白骆驼,公元1636年,皇太极赐地给归顺的蒙古部落建喇嘛庙,取名“莲花净土实胜寺”。那以后,这个囊囊太后又成了皇太极的西宮大福晋贵妃。每年正月,皇太极都要率领诸家亲王、大臣和前来朝贺的蒙古各部落头领到实胜寺拜佛。所以,实胜寺又有“皇寺”之称。

那个金佛便一直供奉在这里。

1946年的某天,国民党接收大员曾光顾于此,第二天就奇怪地发生了一场奇怪的火灾,自此,金佛杳然。据说,这个金佛很可能就在那艘有名的沉船上,太平号,1949年逃向台湾,遇难,永沉海底。

公元1707年,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在皇寺边上修建了锡伯家庙,又名“太平寺”。 1764年旧历四月十八这天,辽宁各地的锡伯人汇聚锡伯家庙,杀牲祭祖,为西迁的亲人们送行。第二天,西迁的锡伯军民为了保卫祖国边疆,告别了故乡,告别了亲人,奔赴遥远的新疆伊犁卡伦。辽河与伊犁河流在一起了。

由于皇家青睐,“实胜寺”的香火一直很旺,虔诚的善男信女逢双逢节便来上香许愿。渐渐的,“实胜寺”附近形成了集市。这是北市场的雏形。可以说,北市场是因庙而起。

因为修建庙宇,当年的工匠们就地盖了十间栖身的工棚,老百姓便直接而又实在地管这个地方叫“十间房”。久而久之,奉天城的版图上,就多了一个这么个地名:“十间房”。

1906年,“十间房”一带被划入“奉天省城商埠地”界内。一些逃难和衣食无着的百姓便常聚于此,寻机做点零工;一些走江湖卖艺的人和小商小贩也到此卖艺摆摊,挣口饭吃。无奈而又要养家糊口的小老百姓,似乎把这里当成了希望,当成了家园。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大清帝国在辛亥革命的炮火声中永远地消逝了。但是,北市场却迎来了真正属于它的时代。1920年春,当上了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把沈阳视为他奉系的大本营,为稳定民生、繁荣经济,他聪明地看中了“十间房”,特下令圈地3.6平方公里,开办市场。

北市场终于实至名归,开始了它真正的传奇。

为了使商贾游人来往方便,张作霖又在北市场附近修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站“北宁路辽宁总站”,俗称“老北站”。便利的交通,更加促进了北市场的发展,一时间东北及全国各地的工商实业家纷纷来到北市场,租地建房,兴业经商。北市场人烟日益稠密,各色人等,熙来攘往,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呈现出北市场独特的风采与风情。

“汇聚五行八作,辐辏商贾游人”,方园也就千多米的北市场,极尽繁华。除大百货商场和餐饮名店外,有药店17家、当铺5家、金店5家、丝房8家、小茶馆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多处客栈、妓院、赌场,及沈阳最大的澡堂子登赢泉浴池……值得一提的是广生堂药房,它是沈阳最早的药店,民间有“先有广生堂,后有沈阳城”之说,足见其历史悠久。

北市容纳了所有想在北市场活命和奔前程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齐全,充分体现了它的自然性、多元性、平民性、娱乐性。这是活力,这是人气,这是日子,这是北市场该有的生活状态。

说到生活,必然要提到吃。有人说,北市场“因食而名”,这话不无道理。当年的北市场曾推出众多地方小吃,街头巷屋、小店摊床,处处飘香,特色小吃不下百余种。地方名吃有三合盛的包子、三盛轩的坛肉、顺发园的锅烙、常家馆的烧麦、普云楼的八锅酱肉、春发祥的肚、于家馆的魚、公乐饭店的烧海参、润泉居的陈绍清酒……当时在北市场大大小小的饭店有一百二十多家,弛名中外的老边饺子馆也坐落于此。

这里容纳了南北菜系,四方美食,林林总总,益滿奉天。

吃完了,那就去喝茶。当年,沈阳的茶馆绝大部分座落在北市场。老沈阳人喜欢坐在茶馆里边喝茶边看演出。当时比较大的茶馆有十余家,小茶馆更是繁多,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街巷的各个角落。人们悠哉游哉地喝着茶,听着自己喜欢的节目,欣赏着自己迷恋的角儿,一时间忘记了辛苦与劳累,这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我们的民间戏曲和曲艺,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生存,得以发展。好茶当然要有好水,“北市老井”和八王寺、老龙口齐名,并为沈阳市“三口好井”,它的清冽甘饴滋养了老北市。

北市场确实是曲艺与戏曲的繁兴之地。除茶馆的演出外,北市场还有中央大戏院、大观茶园、共益大舞台三大剧场。还有奉天座、保安、云阁三家电影院。这里还有专门接待戏班子的旅馆:复兴客栈、诚信客栈,甚至有专门制作和经营戏曲服装的戏装店——王恒泰戏衣社。

随着北市场的繁荣,文化娱乐业也日益兴盛起来,使本来热闹的北市场,变得更加热闹了,它吸引了国内许多名家名角来这里演出。当时,梨园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红,去关东”。这“关东”,指的就是奉天北市场,所以戏曲界就有了“奉天落子”一说。

要说奉天老北市,它区别于其它地方的主要特点应当是它的地域和历史。那么,属于它当时的历史事件,在全国又有一定影响的又有什么呢?一查,还真有。

那咱就说开去。

其实,我老爸挺有雄心壮志的。他退休前那几年,也曾野心勃勃地要写“长篇”,拉开架式写了一、两万字,终因才疏学浅,或是框框太多,未到半途就废了。他听说我要写北市场,很意外,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竟也激动万分,将他写的万多字的稿子供我“参考”。我便挑些录于此,让我老爸得以自慰。说真的,好多想法,我是受了我老爸的启发。他写得也算有些“个性”。北市场毕竟是他媳妇的娘家。

北市场,奉天人的念想。

看看我老爸笔下的北市场吧,我尽可能不差一字地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