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明长城的修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明朝的多位皇帝和长达数百年的时间才逐渐完善。
至今也不过是修筑了一小段。
而徐达就是监督居庸关至山海关一带长城建造的负责人。
而长城肯定是要修的,而又有官府背书,眼下以工代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棣拍了拍手,屋内又是一人走出。
那人一袭黑衣,一副僧人模样的姚广孝,大步流星的走至朱棣身侧,在得到朱棣的授意后开始为众人讲解如何实行:
“首先由官府府颁布明确的法令,宣布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内容、目的、受益人群及实施方式。”
“通过官方渠道如告示、口传和地方官员的宣讲,将政策信息传达给广大民众,特别是流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其次,制定明确的筛选标准,如家庭贫困程度、劳动能力等,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是真正的流民。”
“再组织地方官员进行实地调查,对符合条件的流民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劳动力档案。”
“然后对参与修建长城的劳动力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如石匠、木匠、搬运工等技能,提高施工的质量。”
说了这么大一段话,姚广孝也是稍作停息,而后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口:
“另外,官府还应提供充足的工程物资,如石材、木材、工具、粮食等,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物资管理制度,防止浪费和贪污。”
“最后,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派官员,对工程进度、质量、物资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按照规划进行,我想咱大明的锦衣卫也可进行监督之事,只是有些小题大做……”
“当然,对表现突出的劳动力或团队给予奖励,如增加工钱、提升职位等。”
姚广孝说罢,后退至朱棣身侧,静静地等待众人开口,说到底,他现在终归只是朱棣的谋士,没有任何官职,在这些人眼前还是要低调一些的好。
而这番举动在众人眼里却是掀起惊涛骇浪。
因为他们仔细琢磨了姚广孝先前那番话后,竟然发现挑不出毛病来。
难道……以工代赈真的可行?
燕王是在哪里找的僧人,竟然这么懂行。
徐达也是眼睛一亮,修建长城他也监督修了八年了,要按照大哥的想法,这长城再修上十年也修不完,当下也是赞赏的出声道:
“这位大师的方法确实可行,若真按照我先前的方法,再给我十年都见不到长城修完的那天,王爷,这是你从哪里找来的谋士?”
别说再给你十年了,就算再给你二十年三十年你也修不完。
朱棣心中默默说道,但面上仍旧是带笑回应:“这正是应天席真人的弟子。”
“原来是席真人的弟子。”徐达收回目光默默点头。
“诸位,你们可还有什么异议?”见徐达点头,朱棣看向众人再次问道。
台下众人本就挑不出毛病,更何况本次会议的一名王爷,一位国公都点头了,当下也是纷纷赞成起来。
“我看这事确实可行!”
“我等必定为王爷修筑一条万里长城!”
朱棣轻笑一声。
这计策他与姚广孝商量过多次。
发现可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燕王不是元末的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