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殿下速醒!大事不妙!(2 / 2)朕,崇祯挽救大明首页

朱寿鋐眉头紧锁,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孔胤植闻言,放声大笑,其中意味,耐人寻味。

殿下勿忧,京中百官岂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咦?莫非朝臣暗藏玄机,意在阻挠?”

朱寿鋐眸光一闪,兴味盎然。

孔胤植轻笑,语带玄机:“无论何种风云,于我辈而言,皆是契机。”

“妙哉!本王入京,誓以仁德服众,秋毫无犯。”朱寿鋐言辞铿锵,壮志凌云。

“然则,福王紧追不舍,犹如附骨之蛆,殿下需未雨绸缪。”

孔胤植话锋一转,提醒道。

原本福王之师,遥隔七日之程,然近日哨报频传,距离日缩,大有并驱争先之势。

京城之下,两军若同时至,局势微妙,鹿死谁手,实难预料。

更虑及福王或有内应,则变数更增。

“殿下宽心,吾有妙计。吾侄匿于福王军中,略施计策,缓其两日,非难事也。”

正议间,车外传来一中年男子沉稳之声。

鲁王非孤军奋战,山东境内郡王、将军如云,皆系心于殿下。

此时发声者,乃朱汶冼,兖州镇国将军,昔日携千骑来投,忠心可鉴。

“汶冼此侄,可堪大用否?既情深意重,何以投身敌营?”

朱寿鋐掀帘探问。

汶冼笑答:“殿下明鉴,侄儿实乃权宜之计。

福王昏庸,难成大器。侄儿府邸临近,不得已而为之。”

大明宗室,枝繁叶茂,亲王、郡王、将军,层级分明,数量庞大。汶冼有亲族于河南,亦属寻常。

“善!若侄儿能阻福王两日,待本王入京,必晋尔等爵位,共享荣华。”

朱寿鋐决断果敢。

汶冼大喜,誓必书信催侄,竭尽所能,以延福王之行。

“华将军,速遣使衡王、德王,告之本王允诺,令其速领兵赴宛城会合。”朱寿鋐复对侍卫统领下令。

“末将领命!”

华将军应声而去,马蹄声急,尘土飞扬。

朱寿鋐非无援军,只因利益未洽,故迟迟未决。衡王、德王,亦欲乱中取利,衡王更欲青州、莱州入囊。

然此二王兵力薄弱,八千之众,难成大器。若能与鲁王合兵,方为上策。朱寿鋐此番应允,意在速决,以免夜长梦多。

"岁月如梭,时不我待!闻福王叔边陲亦布棋局,麾下雄兵已众,若边军再添羽翼,则天下纷争,鹿死谁手,实难预料。

本王心忧如焚,已无暇他顾矣!"朱寿鋐慨叹连连。

夜幕低垂,朱寿鋐屯兵宛平,此地乃后世丰台之所在,距京城仅咫尺之遥。

得朱寿鋐之誓,邻近的德王、衡王闻风而动,率部疾驰而来,汇聚于此。

是夜,朱寿鋐慷慨解囊,犒赏三军,将营中珍馐悉数奉上,以壮士气。

因明日黄昏,大军或将直捣黄龙,兵临京城城下,势在必得。

朱寿鋐心潮澎湃,辗转反侧,直至夜半,方朦胧入梦。

梦中似有呼唤,渐近渐晰,虚实难辨,直至耳畔轰鸣,方觉有人推搡。

"殿下!殿下速醒!大事不妙,敌军压境——四周皆是敌影,朝廷大军已至,杀声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