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内外,狼烟四起,战火燎城,苍生荼毒,鸦飞鹊乱。
天子蒙难,百官流离,而这已是大唐皇帝第二次弃长安!
上一次是七年前,天宝十五载,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后世被称为“唐明皇”的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七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被安禄山的大军逼迫,按照貌似遮羞布的“幸蜀之策”,仓皇舍弃长安,往西逃向益州(今天四川成都),也要经历这剑门关。
途经陕西兴平时,发生了震惊天下的“马嵬兵变”。随行将士饥饿愤怒,禁军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害怕兵变,索性主动带领这些将士,逼宫唐明皇,杀死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赐死整整十六年“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杨玉环。
一代奸相,终得报应;
一代美人,香消玉殒。
然后是太子李亨(唐朝第八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在马嵬驿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唐玄宗携高力士等人,南下经剑门关,躲到剑南道的蜀地;李亨则率太子妃张氏(后被封为张皇后)、宦官鱼朝恩等人,北上灵武(今属宁夏YC市代管),聚拢河西三镇的唐军与安禄山战斗,七月被长子李豫(广平王,后被立为太子),次子李侗(定王)和朔方军的诸位边将所推,自行登基,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
彼时,畏缩在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大权旁落,无可奈何。这位一代女皇武则天儿孙里面最英明神武的人,只得被迫跟他爷爷的爷爷——高祖李渊当年一样,接受被尊为“太上皇”的命运。
这一次,是被吐蕃逼弃长安!
年轻气盛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闻讯,欣喜若狂,曾经令周边国家闻风丧胆的大唐铁骑,经过安史之乱一折腾,竟然如此羸弱,被吐蕃碾压如斯!
赤松德赞迅速授意前线的大相马重英,拥立母亲金城公主在长安的亲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嫡亲舅舅——广武郡王李承宏,为大唐的傀儡皇帝,供吐蕃驱使。
这金城公主和早期的文成公主一样,都是大唐派去吐蕃和亲的,是唐中宗李显的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
现在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就是大唐金城公主的亲生儿子。
今年吐蕃赞普由于不愿意唐朝的内应狮子大张口,嫌内应要分享的利益太多,就自己动手,充分准备,御驾亲征,统领大相马重英和六帅十八将,精挑细选出吐蕃八万最强悍的勇士,对外号称十二万大军,在已经从南诏国抢占多时的西川当狗城集结,统一开拔,倾巢出动。
一路上,这吐蕃大军,旌旗猎猎,战鼓声声,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直如恶龙捣海,猛虎下山,迅速扑向剑门关。
吐蕃这次趾高气扬,力图一鼓作气,“趁他病,要他命”,重新从大唐手中夺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的西蜀盆地。
没料到,由于没有唐朝内应的情报支持,在这剑门关伊始,就被严武击退,而严武仅仅只用了三百名将士和一百多名江湖上的武林人士。
吐蕃攻关第八天了,严武的主力军三万,居然还坚守关内,整装未发!
吐蕃大军强攻剑门关,屡次遭遇这群将士和武林群豪抵挡,屡次大败。
旷日持久,攻克不下,吐蕃将士疲惫,军心涣散,还让大军久居险地,后勤补给也眼看着跟不上了。
时间一久,因为离开青藏高原,大量吐蕃人患上了“醉氧症”(低原反应),很难调理,很多将士都虚弱无力,或头昏嗜睡,或胸闷,或腹泻,已经陆续有一部分士兵倒下了。
情况危急,干耗无益,赤松德赞无奈,只得下令大军后撤,悻悻而归。
剑门关外的古道上,滞留着一大群唐朝武林人士,还有一些南诏国和回纥汗国的武林人士,但他们也并未胜利欢呼,而是个个悲恸担忧之状。
古道边全是千仞高的悬崖峭壁,一位魁梧男子,约莫二十岁,帅气逼人。
他左手捂住胸口,一支长箭骇然穿胸而过,鲜血不断涌出;右手用长剑撑地,踉踉跄跄,嘴里也都是鲜血淋漓,衣衫也被鲜血浸透大半,神情痛苦,在悬崖边吃力前行。
悬崖边千岩万壑,杂树丛生,盘根错节,乱石嶙峋,远处一众武林群豪见男子摇摇欲坠,尽皆惊呼危险。
魁梧男子突然间足下踏空,向左一歪,陡然掉下这千仞悬崖!
众人又是一阵惊呼,个个心急如焚,紧张到了极点。
突然风声大劲,一位穿着青衣的南诏国男子飞身暴起,急起直追,奋力前抓!
“嘶”的一声,只碰到魁梧男子衣衫的一角,魁梧男子还是迅速跌落。
众人惊叫:“啊哟!”向谷中望去。
但见这悬崖之下,云封雾锁,就算胸口没中箭,血肉之躯,掉下千丈深谷,也必然摔得粉身碎骨,绝无生还可能。
众人站在悬崖边上,尽皆唏嘘不已,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