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情难以诠释,就如余佳。
余树林骑车在前,余佳紧跟在后,明明是艳阳高照,她心里却是翻涌阵阵。
能不能说,这是一场家庭的游戏?在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悠久历史中,承载了难以撼动的父母为主的观念。啊,这一切都是为你好!于是,作为棋子的孩子就默默地在棋盘上蹦来跳去,努力绽放着父母喜欢的光芒。若是孩子适应,皆大欢喜。或是孩子不适应,又是一场家庭的腥风血雨。
父母们可能忘记,在孩子的皮囊里,也生活着和他们一样的灵魂,这个灵魂拥有着一颗鲜活的,敏感的心。这颗心渴望被爱,被理解,被尊重。更重要的是这个皮囊有着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情绪的完整。自呱呱坠地,至慢慢成长,过往种种,尽数囊括,或淡或浓,成为经历的一部分。情感随着年龄升级,不断衍生,发酵,酝酿着种种复杂的情绪。
这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亘古不变,源远流长。就如余树林。
余树林骑在自行车上,耳朵关注着后面余佳的时候,心里也是不好受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做了如此的决定,自认为是无奈之举。
“这个家太需要有出息的人了,或许很大程度上会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时代变了,知识肯定能改变命运!”余树林在心里安慰自己。可是又无端生出对三嫚儿余丽的愧疚,他清楚地记得她坚定的话语:“我愿意去工厂上班,你让二姐上吧!”
这股愧疚让余树林蹬车的腿突然没有了力气,自行车缓缓地向前行驶,余树林焦躁地发现,自己做了一个赌徒。他把宝压在了余佳的身上——小学成绩优异,在区里排名靠前。是的,按照这样往下推理,将来或许不可限量,奥,每个人都这么说,肯定是的。一股自豪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理升腾而起。余树林的车速又快了起来。
“啊!姊妹三个去打工的时候,年龄都是差不多的!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谁能想到顶替上学的事儿能办成呢?纯粹是命运啊!”余树林右手朝天连续做出了几个甩出的动作。
余佳看着余树林一会儿骑得快,一会儿骑得慢,倒是没有太在意。她在意的是余树林突然甩出的那个动作,这让她的心弦绷紧。明明是两个最亲的人,明明爱着对方,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九十年代,这还是中国式农村家庭不善于表达爱的时代。父母的爱深沉,浓烈却只能意会。孩子们感激,尊重却只愿意放在心底。这种无形的似亲非亲的关系让彼此若即若离。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这是缺乏沟通的表现。在这个时代,城市或许已经有了这个词语的诠释,但在农村农民的意识中这个词语远在天边。
各种纷杂的情绪伴随了余佳一路。两人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王翠翠没有在家,饭在锅里盖着。两人各自保持沉默,一起吃了饭,又一起坐在不同的角落。余佳观察到,余树林整整抽了三根烟还没有停下。他的眼睛深沉如海,好像延伸在遥远的未来。
钉着纱网的窗户在这燥热的夏日,发挥着微小的作用,烟味在房间内萦绕,逐渐变浓,让人窒息顿生。
余佳的头有些疼痛,不过只要不去想,就不会有疼感,所以她选择在这个家的每个物什上驻留眼光。当一件粉红色的钱包——自己送给三妹的礼物,映入眼帘的时候,余佳的头“轰隆”一声,仿佛炸雷而至,头疼欲裂。眼睛也跟着酸涩,一股愧疚感升起,慢慢地转为羞耻,眼泪情不自禁地从煞白的脸上滚落。
“佳佳!”长大后的余丽从来不叫二姐,她只愿意叫余佳的名字。她曾不止一次地嘟着嘴抱怨,说“你应该做老三,我应该做老二,咱俩换个个儿,明明我比你成熟,比你懂事,怎么就生在你的后面呢?”“再说了,叫佳佳说明我们关系好,亲密!”
是的!余丽非常懂事——心甘情愿地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她。而她能做什么呢?余佳偷偷地转身离开里间,坐在外间的板凳上揪着自己的胸口。姊妹五人当中,两人的关系是最好的。年龄相近不是理由,臭味相投才是童年乐趣的根源所在。
两人曾一起参加过“六一”演出,余佳扮老爷爷,头包方巾,上唇贴着胡子。余丽扮老奶奶,戴着黑色的“奶奶帽”。演出的效果颇佳,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