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章 两派联姻(1 / 2)秋千巷陌,月满西楼首页

太学院关于两派和平共处方案报到三省,章惇、曾布、韩忠彦和李清臣等三省官员召开廷前会议,共同探讨太学院学生们提出的守旧派与改革派联姻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章惇主持会议,宣布:“诸位同僚,今日太学院呈上了一份颇具启发性的提案,事关我朝两大派系的长久和谐。”

“哦?愿闻其详。”众大臣瞬间集中注意力,个个翘首以待。

“学子们提出了通过家族间的联姻来实现两派之间的和睦相处。”章惇进一步阐明。

“联姻?”李清臣微微皱眉,显然对这个大胆提议颇为在意,“这确实是一种创新思路,但关键在于人选,必须要确保联姻对象能切实推动两派的和解与协作。”

“人选确实至关重要。”韩忠彦应声赞同,“所选之人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还要是适龄未婚,且在各自的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韩忠彦又补充道:“据臣所知,当今京师有名望的待嫁女子中,李格非之女李清照才情出众,诗词扬名于世,完全可以作为守旧派的优秀代表。”

此言一出,众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曾布因与赵挺之交好,熟知其家族情况,接着陈述道:“赵挺之的三子赵明诚,正值青春年华,年方二十,现就读于太学院,虽痴迷于金石收藏,至今尚未婚配,却在收藏界已小有名气。”

一位大臣灵光一闪,接口道:“如此看来,李清照与赵明诚恰好符合联姻条件。”

“确实如此。”另一位大臣紧跟其后,“他们的联姻不仅能够连接两派,还将有力地鼓舞和凝聚双方力量,促进更深的合作。”

又有大臣倡议:“臣提议以这两位青年才俊为典范,鼓励更多的两派成员效仿,通过联姻的方式增进彼此的亲近与共识。”

在历经数轮激烈的探讨后,三省官员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由章惇作为代表,向太后禀报。

在朝廷的高层会议上,章惇出列向太后和皇上汇报:“太后娘娘,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通过联姻的方式能有效促进朝廷各派系的和谐共处,此乃目前最能体现朝廷诚意且兼顾各方利益的策略。”

太后听闻后,点头表示肯定,转向赵佶征求意见:

“官家,你怎么看这个提议?”

赵佶对太后表示尊重,恭敬地回应:

“大娘娘,儿臣认为此方案甚为妥当,一切皆听从大娘娘的安排。”

太后听后询问具体的联姻人选,章惇随即回应:

“回太后,关于人选,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考虑。改革派方面,我们提议由吏部侍郎赵挺之的第三子赵明诚。赵公子虽然暂时尚未在朝中任职,但他在太学院刻苦钻研,才华横溢,前景广阔。”

太后听后微微点头,示意章惇继续。

章惇续道:“至于守旧派一方,我们则推荐现任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李清照诗才横溢,曾在诗坛与张耒等名家唱和,其才情与品德广受赞誉。”

赵佶听到李清照的名字时,表情稍显异样,但他并未立刻表达异议。

韩忠彦见状,也插言道:“至于其他优秀的适龄男女,还需各官员自行上报核实。”

曾布趁机深化主题:“臣建议,朝廷可将赵明诚与李清照作为典型示范,鼓励朝廷各派系中的适龄子弟效仿,通过联姻加深彼此间的和睦与合作。”

向太后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其他大臣也随之附议,有人进一步提出:“朝廷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广联姻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各派系间的和谐共融。”

赵佶此刻陷入沉思,思绪却飘回了那个元宵之日,他曾无意间邂逅李清照,随后多方寻找却未果,后来以为终生不能再见邂逅女子了,就听从向太后安排定亲王繁英。

直至在游船宴会上再次与李清照相遇,才知晓她女扮男装一直在太学院潜心修学。

后来出游自己发生意外受伤后,李清照悉心照顾自己几个月,这份情义终生难忘。

回来后自己想退亲不成只好与王繁英结婚。

这份情感的错过,让他心中隐含着难以言表的惆怅……

当他从回忆中抽离,发现太后正在询问他的意见:“官家,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赵佶内心深处其实颇为纠结,他心底对李清照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曾经一度梦想着她能成为自己的侧妃,如今贵为九五之尊,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