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 鼎盛的铁东中学(1 / 2)白膏河中学首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时代在不断发展,当前的人没必要去嘲笑过去的人和事情。这根本就不同步,不是同一个思维方式。

当然,历史盖棺定论之事就另当别论了

拖欠工资的事情,对教师家庭的基本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有的老师不得不靠东挪西借,举债维持生活。

若运气不好,家庭再碰到个生老病死之类的变故事情,可谓举步维艰了。

因为拖欠工资的事情,各乡镇都发生过教师要说法的事,为生活所迫,理当给予理解。

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实巴交的人民教师,为五斗米折了腰,为了口中有食,碗中有米,囤里有粮,一把扯下了平时斯文的面具,联合起来要说法。

讲起来都是件丢人的事。

方直想都没想过,过去只有在小说里出现的事竟然发生在自己身边。他们到镇里,到县里,到局里等要说法。可是不管你到哪里,即使到天上,没钱,工资照样发不出。

有点难了。

白膏河中学的郑洞标老师,父亲曾是郭家店中学老师,因胃癌,五十岁不到就去世了。

郑洞标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父亲去世那年,郑洞标刚刚考上龙阳师范学校。第二年,其大弟弟考取了苏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

郑洞标作为长子,理应为母亲分忧,为家庭付出。他本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面对家庭困境,孝顺的郑洞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服从分配,来到白膏河中学当了一名乡村教师,用自己还有些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任。

愈是聪慧的人,想法愈多,感情愈脆弱,经受现实打击的能力愈有限。郑洞标就是这样的人。

在学生阶段,郑洞标就表现出超出平常人的聪慧,他在初三应届生阶段就考取了师范,这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别人要复读三五年,还不一定能考取呢。

能够考取师范,全省的重点高中都可以让他任意选择读,可惜父亲不让他读高中,替他填报了志愿,想让他尽快工作挣钱。

这是农村老师最直接最现实的想法,能上中专,何必再读高中呢?

家庭经济拮据,加之自己最初的理想越走越远,郑洞标终于经受不起现实的双重打击,他精神有些失常了。

偶尔发病时,他会骂人,或砸东西,打人的事情也发生过。多数状态下,他与人交流正常,只是思维让人觉得有些出乎预料。

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曾经让他在家休养一年,工资照发,一分不扣,也算是对他的照顾。

后来他主动要求返校上课,学校便安排了几节副课让他教。

郑洞标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整日里病恹恹的样子。

有一年,生病住院,花光了积蓄,家里没钱治疗了,郑洞标的工资没发,他就去铁东镇找领导求救,希望能支出一些工资给自己的母亲治病。

领导大人听完郑洞标的诉苦,也深表同情,好言宽慰,说了许多安慰的话,但就是不给一分钱。可谓好话一箩筐,要钱没商量。

郑洞标老师眼见要不到一分本该属于自己的工资,悲伤难为到极点,“扑通”一声,跪在了他们面前,声泪俱下地央求,求他们能够发一些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工资来给母亲治病。

领导见状,骑虎难下,不知所以,转身离开,安排负责其他的工作人员过来打发郑洞标老师。

郑洞标老师平时言语很少,工作踏实,虽然自己有许多困难,也从未向单位提过什么要求,一直是所有困难都自己扛。

这次母亲有病,白膏河中学老师已经为他捐了款,学校也借了一些钱给他,他实在是没有辙了,迫于无奈,才舔着脸皮走到这一步。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不然的话,依着他的个性,打死他,他也不会下跪。

眼见借钱借不到,讨要工资不得,想着体弱多病的老母亲躺在医院里无法治疗,郑洞标老师突然爆发,一怒之下,冲到楼下大门口的宣传栏处,从地上捡起半截砖头,“稀里哗啦”就是一通猛砸,把宣传栏砸个稀巴烂。

郑洞标一边砸,一边骂:“都是假的!都是伪君子!都是骗子!都是狗日的!”

看着郑洞标老师发疯一般的精神状态,有一种见谁砸谁的架势,偌大个楼里居然没人敢出来劝阻。

有人报警,警察把郑洞标老师拉到派出所,待他安静后,了解一下前后经过,做了笔录,批评教育一下,没做什么处理,就让校长常澜庭把他接回去了。

此情此景此时,论谁也确实不忍心做处理,毕竟郑洞标的老母亲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呢。

在处理老师拖欠工资的事情上,原作实校长工作做的比较全面到位。

这是很难得的结果,这个让上级领导极为欣慰。

对待处理老师因为要求发工资的事情,原作实校长采取的主要方式是疏导,尽力在单位内解决困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而不是生拉硬拽地上纲上线,更不是推诿扯皮式的踢皮球,把难题推给上级领导。

实行义务教育政策前后,学校内部有一定的经费,可以供学校自由支配。许多学校把这部分经费用来招待或者挪作他用,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原作实急群众之所急,自己不贪不占,实实在在把这笔经费用在了全体老师身上。

原作实校长主持召开学校班子成员会议,统一意见,明确内部规定,要求招待一律从简,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尽量不举行集体就餐,一律给老师发补助。

补助形式多样,课时有补助,开会有补助,期中期末监考有补助,批改试卷有补助,开运动会有补助,各种评比有补助,逢年过节有补助,等等。只要有机会有理由,就给老师发补助,算下来,每个老师一个月也能领取300元--500元的补助。

1990年代,在龙阳县,500块钱勉强可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正常生活。

关键时期,这些变通的做法,切切实实解决了老师的实际困难,从而稳定了局面。

单宇藏初到白膏河中学当校长,在交接账目时,发现白膏河中学一个学期的招待费都过万,不由得发出感叹:“招待费太高了!铁东中学一年的招待费也不过三四千块。”

要知道,白膏河中学的学生总数还不到200人,铁东中学的学生总数1000多人啊。

其实老师们的要求并不高,知识分子嘛,要的就是一个尊重与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