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似水流年(2 / 2)白膏河中学首页

白膏河自古有之,则是一条天然河沟,当地人称之为河湾。

白膏河的源头位于距离白膏河集三十公里的双由镇湖碱地区。该地区地势低洼,天然小河纵横交错,过去无人治理,是一片大面积湿地,不能长庄稼,所以叫做湖碱地。

湖碱地区内的诸多小河沟汇聚成一条较大河湾,逐年漫漶开来,水往低处流,沿途一路流淌,经胡集、占集、鸡公岭、临河、张寨等地方,逐渐扩宽了河湾面积。“水利万物而不争”,流淌至白膏河集时,河湾已经有五六十米宽度,也最终得名,叫做白膏河。最后经朱家寨、杨土楼流入古涡河,最终流入古淮河,汇入东海,圆满完成自己的梦想追寻。

几百年上千年来,白膏河给其附近百姓提供着旱可以灌溉,涝可以蓄洪的便利,养育着沿河两岸的人们,孜孜不倦,无声无息。比起后来的人工河向阳河来说,白膏河给予两岸人们的爱更为悠久,恩惠更多,态度更为至诚,真正是白膏河沿岸百姓的母亲河。

白膏河集是一座古老的集镇,白膏河流经此地多久,白膏河集镇的存续就有多久,相依相伴,唇齿相依。

白膏河集镇地理位置显著,是各州郡通往南京城、合安府、丰阜城等处的必经之地,官道驿站不曾或缺,S305省道穿街而过。

远在宋朝时期,白膏河集镇就设有官家驿站。元朝时期,开始设有行政衙门。当年李鸿章部的淮军追击捻军,从山东、淮北、宿州一带追至雉河集,捻军首领张乐行曾在此设伏,大败淮军。白膏河集东北有一处叫塘洼的荒野,人称乱坟岗,即是当年埋葬淮军将士与捻军将士的万人坑。

合安省成立后,行政机构设立了白膏河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时,白膏河集镇设有许多公家部门,比如白膏河粮站、白膏河供销社、白膏河食品站、白膏河中学、白膏河小学等,俨然一座繁华的老街老巷,古色古香,特色鲜明。

再后来,根据实际需要,行政区划再次重新设置,撤区并乡,白膏河乡划归龙阳郡铁东镇。

白膏河集原有一所白膏河学堂,寺庙建筑模样,有上百年历史。这是白膏河集最早的学校。让人最引以为豪的是,白膏河学堂曾培养出一名举人、八名秀才和一名留美清华大学生。

后来,白膏河学堂改名叫白膏河学校。再后来,一分为二,才有了现在的白膏河中学与白膏河小学。多少年多少代以来,白膏河集沿岸百姓都是从这里开始识文断字的。

白膏河中学最初校址在白膏河集南面的一块庄稼地里,四下不着村寨,距离白膏河集两公里左右,距离刘旮旯村只有一公里。校舍用腰子墙盖就。

所谓腰子墙,即是房屋墙体的地基往上一米处用青砖砌成,中间一米用泥坯砌成,再往上用青砖砌成。房顶四周用两排青瓦覆盖,中间用麦秸覆盖,此类型房屋就是风靡一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海青房。

半个多世纪以来,白膏河中学承载着白膏河集附近百姓的文化教育重任,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一路曲曲折折,起起落落,记录着时代的风风雨雨,见证着时代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