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摸电门 驶往大西北(2 / 2)年代:从50年代开始首页

估计硬座车厢也不过四五节而已。

整列车厢加起来估计也就十节左右。

非常非常之精简。

其实这个年代,越是距离远的车次,就会尽可能多的挂载车厢。

毕竟往返一次不容易。

往返一趟的周期很长,车次又少。

每一趟的人力物力消耗都很多。

区区个位数的挂载车厢,还真的是少见。

至于为什么不去掉普通乘客,只拉专家教授……

那不是摆明了要当活动靶子嘛。

如果精简到只有专列车厢和餐车车厢,那就没有混淆视听的可能。

破坏分子想要整个毁掉,反而更精准,更轻松。

十几节车厢已经超出被一举破坏的范围了。

卡在这个数量很精确。

既不过于冗繁又相对精简和容易安排安保问题。

至于还有人问为啥不军用飞机送……

飞机可以起飞,但1956年的柳园可没有机场。

专家教授们都是国家宝藏。

无与伦比的财富。

你敢空投一个试试?

餐车组上了车。

唐根生发现刘师傅和那个扎着俩马尾辫的姑娘对这个车厢很是熟悉。

“你们对这里挺熟啊?”

唐根生想到,就问。

“我和刘大厨本来就是这趟车的,您是……?”

“辛晓雨同志你好,我叫唐根生,之前跑盛京。”

“唐根生?唐根生?”

辛晓雨喃喃重复了两下,突然惊讶的瞪大了眼:“你就是咱们铁路那个国宴大厨师?这么年轻啊。”

“啊,谢谢夸奖。”

唐根生耸了耸肩,看向刘师傅,又随即一笑:“我就当晓雨同志是夸我吧?”

“哈哈,应该是,我觉得也是。”

刘大厨笑着打趣了一句,又收了笑容,主动伸手和唐根生打招呼。

“唐大厨你好,我是刘志刚,早就听过您的名字了。”

“你好。”

唐根生也迎上握了一下。

厨行里的规矩,有师承的论资排辈,不计师承的,达者为先。

刘大厨两鬓有些许白发,起码三十五岁往上。

唐根生论年龄只是他的半数,甚至有可能还不到一半。

可唐根生的师承在口言相传中,很多人都知道。

既然刘师傅这会儿没提师承,唐根生也就不再多问。

但凡渊源颇深,必然会自报家门。

没有提及,便只论厨师行当内的名誉和口碑。

当然了。

现在的尊敬也好,客气也罢,都是面儿上功夫。

当厨子的总归还是要在锅灶和菜品口味上见真章。

费文忠走在前面,听到了唐根生和刘大厨以及辛晓雨的对话。

但他没有制止。

餐车组的这几个人,费文忠还是比较放心的。

相比较其他岗位,不同机务段的人各不相识,才更让人头疼。

至于为什么明知陌生会被钻空子,却还要这么挑选。

必然是跟第一次龙飞同志的任务失败有关系。

“我先带你们熟悉一下休息和工作的区域。接下来整个行程里,我们的活动范围就在这里。”

一行人先来到餐车车厢和紧挨在餐车车厢一侧的硬卧车厢。

硬卧车厢前面1-12的两段铺位经过了简单改造。

加了全包裹的推拉木门。

一间是男同志住。

一间是女同志休息使用。

这两间,不包括餐车长唐根生的床铺。

唐根生的休息间在这节卧铺车厢的另一边,也就是头部。

和另一节车厢尾部的管理室挨着。

不过看样子,这本应该是个开放式洗漱间。

但可能是因为两节车厢的洗漱间挨着,所以把挨着餐车组这一节车厢的洗漱设备拆下来。

改造成了餐车长的单间休息室。

比12/13的餐车长休息室要宽一圈。

床铺、床头的桌子,柜子和凳子,一应俱全。

唐根生坐在床上,还能听到床底有风灌入凹处带来的轻微呼啸。

估计是堵塞下水口的时候,挨着地面的那一部分没有塞完整。

导致火车在行驶过程中,气流刮过车厢底部,造成了风的哭嚎声。

餐车长本就应该有独立的休息室。

唐根生不知道是火车精简车厢后本就这么规划的。

或者是房玉霜问自己时,自己的询问起了作用。

反正他就就住在了第一节硬座车厢管理室旁边。

“根生,等发车之后,如果你想去厕所,不能去隔壁车厢。”

“好,我和大家都用前面餐车车厢那个厕所和洗漱间。”

“这两节车厢,就是此次行程我们的活动区域。”

分配完休息区域,众人各自收拾行囊和暂时歇息。

唐根生也似模似样的打开有着四个万向轮的行李箱。

这是李秀秀从港岛给唐根生带回来的礼物。

也不算是李秀秀从港岛带回来的。

港岛接待她们一行人的跨国大集团总裁助理特意送了她们一批。

李秀秀打了申请,自掏腰包帮唐根生买了一个。

几件贴身的衣服和一套叠好的秋衣秋裤摆进衣柜里。

这一趟单程就需要四天多一点。

到了地界后的休整期以及返程,加起来十来天。

肯定会备下换洗的衣服。

只不过唐根生的秋衣秋裤是摆设大于实际。

他更喜欢穿保暖内衣。

修身、贴身,着身更舒服,更柔软。

在餐车后厨忙的时候,毛衣和线裤都不用穿。

如果是秋衣秋裤还稍微有点单薄,加绒的保暖内衣搭配外罩衣裤刚刚好。

最后,棉猴大衣也挂到里面。

刚才费文忠也说了。

如非必要,每天餐车组同事轮着只有一次去站台透风的机会。

不能频繁出入列车车厢门。

那棉大衣就没啥使用频率。

收拾完。

唐根生又从行李箱拿出来几本书,摆到桌面上。

有几本都是工具书,唯一例外的是摆在最上面那本。

厚厚的大部头,标准的外文书。

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汉译本有43.4万字。

这可是大工程。

好在唐根生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工作也没别的事情可做。

倒是能沉下心来,将‘万元户计划’大大的往前推进一点。

书籍摆出来是给偶尔有外人进来看到的。

起码以后说起来,不会认为唐根生言之无物。

人家就是在翻译。

没瞧见还有翻译专用的一整套工具书嘛。

而实际上,汉译本就躺在唐根生系统储物格内。

不仅能随时随地的翻阅抄录。

还能借助系统的投射功能,投放在墙上,书桌上,或者任何唐根生想要投放的位置、角度。

因为不需要实物载体。

是真正属于黑科技那一挂的‘空投作业’。

Duang!

Duang!Duang!

敲门声突兀响起。

“根生,要去餐车了。”

唐根生隔壁住的便是费文忠。

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巧合。

“这个点就要做饭吗?”

唐根生疑惑的问。

才刚刚发车呢。

距离中午吃饭时间,就往最早的11点半算,起码还有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

也太早了吧?

但唐根生没有迟疑,拉开门,和费文忠一起往餐车走。

“我们安保同志要轮岗过来打饭,以后也会跟普通乘客的时间点分开。”

“明白了。”

唐根生点头。

看着费文忠又把这一头的两个餐车组休息室的门敲开。

大家伙一股脑涌到餐车。

工作就在唐根生摆出刀具那一刻,正是开启。

唐根生亮出片儿刀。

随手拿起一枚土豆。

土豆只有鹅蛋大小,但胜在量大管够。

旁边洗净的土豆堆了很多。

唐根生挥动刀锋,削皮,切丝,丢入凉水盆内。

又再拿起另一枚。

这一趟餐车组的配备也经过了筛选和精简。

备菜和配菜也得两个大厨自己来。

唐根生唐大厨和刘志刚刘大厨商议分工。

一个做酸辣土豆丝,酸辣口下饭。

另一个做油渣炖大白菜,大锅炖,量够足,汤水味儿弄,好泡饭。

流动餐车组的辛晓雨同志,便是被指定操作滋米饭的成员。

“唐大厨,这法子还是你发明的呢,听别人说,单位还给你发奖状了?”

“嗯,有个发明创造奖。”

唐根生简单补充。

因为发明创造奖的50块钱,连同工资的基础标准又上浮半级的事情,就没必要拿出来炫耀了。

刘大厨突然停下手中的活。

疑惑的扭过头,看了后面正在案板上挥斥方遒的唐根生一眼。

他在跟辛晓雨说着话,心思并没有全情投入到切菜中。

刚刚刘大厨只是听到唐根生剁案板的声音。

现在亲眼目睹了他的轻松和游刃有余。

重重的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