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波次的拦截弹在距离地面1500公里时,弹体周身的小型火箭喷口开始工作,在这些小型火箭喷口的工作下,拦截弹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变轨。这是为了在攻击的过程中修正炮弹和目标的相对位置而设计的。在空天战舰上所以的炮弹都是制导炮弹,毕竟对于空天战舰在太空中数万公里远的战斗场景来说,通过无制导的炮弹来攻击数万公里的机动目标是不现实的。具备少量变轨能力的对于通过电磁炮发射的炮弹来说,无疑是一种可以在成本和性能上都能保持平衡的最优选择。
两艘空天战舰在舰载计算机的解算下为每一枚拦截弹都分配了各自的拦截目标,并且规划出各自的最优攻击弹道,空天战舰通过舰载雷达实时地引导这些拦截弹飞向各自的拦截目标,同时引导如此多的拦截弹拦截目标,应该也只有空天战舰能够完成了。
由于拦截弹的初始弹道本身就是根据弹道导弹的概率轨道进行分配的,在第一个波次的拦截弹开始机动时,超过一半的拦截弹已经完全错过导弹的拦截弹道。对于这些已经完全没有可能成功拦截到目标的拦截弹,东极国为避免这些炮弹带着巨大动能随便坠落到地面上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豫州舰”和“上京舰”两艘空天战舰特意将它们的弹道修正到坠入地表上河流、海洋和荒山等一些远离人口聚集地的无人区后才放弃对它们的引导,并将剩余出来出来的雷达功率和计算机算力转移到追踪其他目标上。
昂撒国的国防部作为这一次突袭行动的昂撒国最高指挥中心,正时刻关注着行动中的一切信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导弹飞越地区的航天测控雷达突然全部受到干扰失去探测能力,无疑释放出某种特殊的信号。国防部可以确定这是对方正在对己方的测控雷达进行干扰,并且干扰源是来自太空。而从太空中能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干扰,基本可以确定是对方空天战舰的杰作。国防部的整个指挥系统在判断出这一情况后并没有露出任何慌乱,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几道命令先后从国防部发出,有几个高级军官甚至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国防部的第一命令是传递到弹道导弹指挥中心,命令其立即再次控制导弹发动机点火进行变轨;第二道命令则是让印度洋方向的航天测控站想办法确定干扰源的类型和位置;第三道命令指挥大厅中的低级军官却并知道详情,而是昂撒国军方最高级别的几个人从一个秘密会议室通过特殊的信息通道秘密发出,没有人知道这道命令发向何方,命令的内容是什么,也许只有若干年后进行信息解密,世人才会知晓。
对于“豫州舰”和“上京舰”来说,当前最棘手的反而是国防部第一条命令所带来的后续影响。昂撒国弹道导弹指挥中心在收到国防部的命令后,立即改变导弹原有的攻击弹道,再次对导弹进行变轨控制。这使得原本刚刚进行一次变轨后,弹道刚刚变得固定一些的导弹,弹道突然又复杂了起来。导弹弹体上的火箭发动机推重比远大于拦截弹,虽然拦截弹的速度远大于导弹,但是导弹变轨一旦点火变轨后,很容易就会逃出拦截弹的拦截窗口,这使得两艘空天战舰的舰载计算机不得维持高速运转,不停地为所有拦截弹重新分配攻击目标和攻击路线。
因为导弹的持续变轨,使得原本的攻击目标很可能下一秒就逃出攻击窗口,而新的目标的又会进入攻击窗口,这种复杂的场景下弹道计算大大的增加了舰载计算机和雷达的运转负荷,进而导致弹道刷新率降低。对于以几十公里每秒的速度相对运动的双方目标来说,1毫秒的延迟就意味都着十几米的误差,对于拦截弹自身弱小的目标识别能力来说,这个误差很可能导致拦截弹错过目标,因此计算机的轨道实时解算能力直接影响拦截的成功率。
在经历了一分钟左右紧张焦灼的变轨和拦截之后,最终第一个波次的拦截行动取得21%左右的拦截率,有42枚弹道导弹被成功拦截。拦截弹和导弹弹头以每秒几十公里的相对速度物理碰撞,即使拦截弹的体积不是很大,只要两者成功碰撞,高速带来的巨大能量也足以将导弹弹头彻底摧毁。
此时在整个南亚范围内,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天空中壮观的“流星雨”,实际上这场“流星雨”是由500多枚错过目标的拦截弹以及弹道导弹和拦截弹的碎片组成,它们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弹体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炽烈的光芒形成了这场“流星雨”。这场“流星雨”不会如同其他的流星雨一样,在与大气层短暂摩擦后消失在大气层中。形成这场“流星雨”的弹头全部是由耐高温的特殊金属制成,除了少部分小块的弹体碎片会在大气中燃尽,剩余的大块碎片和完整的拦截弹最终都将落地地面,而这不亚于一场陨石雨。
不过好在可控的拦截弹在东极国两艘空天战舰的引导下最终都飞向海洋、河流和山川这些地图上显示少有人类活动的地区。而拦截弹和导弹碰撞产生的碎片则是以完全失控的状态坠向地面,这些碎片中小块的在大气层中烧毁,大块的也在大气中烧毁大半。“陨石”伴随的巨大的轰鸣声坠向地表,对地表造成巨大的破坏。伴随着巨大的爆炸,海面涌起几十米高的巨浪,河流在霎那间断流,山体的巨石四处喷射,“陨石”坠落之处留下直径十几米的大坑,周围正在熟睡的人们被巨大的爆炸声所惊醒。有些国家的导弹防御系统试图进行拦截,但是这一切来得太快,导弹防御系统还没有反应过来,目标便已击中地面。万幸的是,这一次“陨石雨”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在南亚地区多个国家的地表留下了数百个“陨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