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一声,谢诣点头,“好。”
山里的夜格外寂静,四下唯有虫豸鸣叫、溪水叮咚。
一点半时,第一条溪石斑上了钩,不过半个巴掌大,模样却很好看,腹部呈橘红色,背上有明显的纹路,像是斑马纹。
宋辞音看了一阵,“太小了,再多钓几条一起吃吧。”
谢诣没有意见,把鱼放进了小桶。
没多久,宋辞音钓上了第二条,比谢诣钓上来的第一条大了一圈,她提起来晃了晃,“难道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谢诣的竿又动了一下,他默不作声提上来,鱼儿晃晃悠悠挂在鱼钩上飘摇。
比第一条更小。
唇角勾起些微弧度,谢诣干脆认输,“心服口服。”
溪石斑比想象中容易吃钩,又或许是他们恰好寻到了窝点,很快就钓得差不多了。
宋辞音支起烤架,谢诣去处理鱼。
溪石斑的鱼卵有毒,谢诣处理得很仔细,内脏都一并去除干净了。
鱼皮在炭火的烘烤下泛黄卷曲,绽出雪白的鱼肉。撒了薄薄一层盐以做调味。
宋辞音嚼着细嫩鲜美的鱼肉,微微眯起眼睛。
味道的确上佳。
不过若论今夜最佳,还是要颁给谢诣那句主动认输。
五点多,天色逐渐亮起来,东方的山被太阳勾勒出一圈亮边。
村子里渐渐嘈杂,鸡鸣犬吠,还有隐约的锣鼓声。
大概是昨天村民说的祭祀在做准备工作了。
宋辞音低头,面前的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不少溪石斑在石头缝里游来游去,他们还真找到了一个窝点,怪不得一条接一条的上鱼。
谢诣收起挂灯,他们计划先回去休息,之后去祠堂看看。
时间在这里如同溪水,就这么肆意地往前流淌,也不觉得浪费。
一直睡到再无困意,起来吃了一顿时间上算是下午茶的饭。他们一道出了门,顺着石板路自然走到了最中央的祠堂。
祠堂前搭起了舞台,人们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在队伍中边歌边舞。唱的似乎是本地山歌,曲调轻快,只用鼓、锣等打击乐伴奏,间或响起几声唢呐,很是提神醒脑。
傍晚时分,人更多了,附近村落的人都聚集在了这里。还有些卖手工制品、小玩意儿的摊贩也赶来了。
其中一个围了许多小孩,摊主是个驼背的老人,卖的是与台上表演者相似的面具,有狸猫、狐狸、老虎等等,神态各异。
老人正埋头刻着一只新面具,已经大体完成,像是只狼。
暮色四合,祠堂前的灯笼一盏盏亮起,皆是手工制作,每一盏都不同,最前面的一盏竟是鲤鱼的形状,形态丰满,尾巴随风摇曳,颇有游龙回旋之姿。
宋辞音看得入神,连何时松开了谢诣的手都忘记了。
再度想起来时,蓦地回首,谢诣就站在那里,古朴的狼面具覆在他脸上,只露出一双凤眼。
重重灯火明灭,隔着漫长的时空,宋辞音一步步朝他走去。
“原来你也在这里。”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