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秦昭王得知此消息后就派使臣警告魏王说:
“秦军攻下赵国,只是早晚的事,完全有谁敢来掺合这事,拿下赵国后,赵国就是完全的下场。”
安釐王胆怯了,让晋鄙把军队驻守在邺城,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形势的发展再作定论。
见魏军袖手旁观,赵国又危在旦夕,赵胜不断派使臣来到魏国告急,并对魏无忌进行攻心战略,进行道德绑架:
“我赵胜之所以自愿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为人侠肝义胆,道德高尚,能帮助别人解脱危难。如今邯郸城危急,可是魏国救兵迟迟不来,人们都夸赞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可这时你的表现又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这招果然见效,魏无忌屡次请求安釐王赶快出兵,同时又让手下的宾客千方百计地劝说安釐王。安釐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魏无忌的建议。
魏无忌万般无奈下只有孤注一掷,决定铤而走险,把自己的宾客集合起来,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这些人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决一死战,与赵国同生死,共存亡。
幸好一个叫侯嬴的人阻止他说,这样做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没有多少意义。你信陵君有这么多门客,难道就凑不出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在侯嬴的密谋下,魏无忌买通了魏安釐王最宠的妃子——如姬,成功的从魏王的卧室里盗取了调动军队的兵符,带着大力士朱亥,来到了邺城,用四十斤重的铁锥,一锥砸死了晋鄙,接管了他的军队,然后率领大军开赴前线抗击秦军。有了魏军的增援,秦军才撤离而去,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
通过这个故事,信陵君的性格特征就很明显了,除了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外,还有为人仗义,不畏权势,敢想敢干,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这些是信陵君的性格,也是他的粉丝刘邦的性格,正是有这种性格,才有这么多人认可刘邦并追谁他。
不巧的事,等刘邦赶到魏国,信陵君已死了,当门客的希望成了泡影。在这里,刘邦认识了一个曾是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俩人年轮相仿,又有着共同的志同,相谈甚欢,刘邦同张耳相处了好长一段时间,学会了门客常有的特性,喜欢说大话,喜欢吹牛皮。
不过,刘邦也没白来一趟,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方面,从老家到魏国,沿途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历史典故,让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对这片广袤的大地充满了好奇。
另一方面,因各诸侯国间常年征战,导致沿途中到处都是饥寒交迫的百姓,犹如低贱的蝼蚁,到处是死后无人埋的人肉尸骨,到处都是千里无人烟的悲惨景象,让刘邦深深震撼到了,百姓生活太苦了,谁来结束这一切?还百姓一个有衣穿、有饭吃的和平环境。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种状况持续了几百年了,人们都习惯了。
难道就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吗?
答案是否定的,有两个人不答应。一个秦王嬴政,他不答应,并不是真正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而是要一统天下,结束诸侯分割的战乱局面,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
他重用李斯、王翦、李信、蒙恬等人,对内建立法规制度,鼓励耕作纺织,积极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兵出函谷关,看东方六国谁不顺眼就揍谁,他要完成祖辈未竟的事业,誓把历史在他面前转变方向。
另一个就是刘邦,他出身于平民家庭,深知民间疾苦,很想为老百姓讨个公道,可他此时太年轻,又没有秦王嬴政家族几百年积蓄的基业来支撑,只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事要去做,有很多人要去打交道,有很多经验需要积累,还要看时代给不给他机会。
对他来说,在路途中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无数的坎坷艰辛、人情冷暖、痛苦迷茫、孤独无助,甚至身处绝境,穷困潦倒在等着他。
刘邦这堂课必须上,还必须认真学习,只有经历过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般的千锤百炼后,才能抛弃人世间一切束缚与挣扎,拒绝一切浮躁与诱惑,才能心如止水地悟透人生百态,才能真正明白我是谁?从哪里来,又从哪里去?
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故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刘邦同学,大胆往前走,莫回头,人生大课堂等待着你上学呢。
很快,一场生活的磨难降临到刘邦的身上。
这时期刘邦的家庭情况大抵是这样,大哥刘伯死得早,留下大嫂和儿子独立生活。刘太妈估计这时或更早时也死了,刘太公经不住寂寞的煎熬,又娶了小老婆,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刘交。
二哥刘仲已结婚生子并自立门户,在刘太公的带领下,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生产能手,刘太公还以此为傲。
母亲死了,对刘邦的影响非常大。刘太公忙于新组建家庭都自顾不暇,那有时间管刘邦,就只能散养了,让他自生自灭。
通常说,缺乏母爱和家庭温暖的孩子性格上容易走上极端,一种是孤僻冷漠,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性胆小懦弱,有社交恐惧症;另一种刚好相反,怕孤独,又怕没有母亲后被人们瞧不起,要让人们瞧得起,只有浑身充满戾气,整天惹事生非,胆大妄为,一天不吸引人们的目光就感觉被人遗忘似的。
如果你为他的行为点个赞,他会感到无比的温暖,终于有人关心他了。
刘邦属于后者,要是有朋友说,刘邦,我受人欺负了,帮我出口气。
即使明知对手很强大,即使知道要被揍得鼻青脸肿,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拼过输赢。
这是他寻找存在感的方式,也是他维系朋友情感常用的手段,就是讲义气。因为他穷得只剩下一帮朋友了,如果没人跟他玩,家里又没人关心他,那他真就一无所有了。
讲义气是他抚慰内心孤独寂寞,让人瞧得起的行为方式。
不过,这种讲义气的性格在刘邦后半生发生了逆转,变成了精致的利已主义。在他看来,如果自己都不存在了,那世界再精彩与我何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后半生的刘邦将这个信条演绎得出神入化。
读懂这点,对刘邦后期耍流氓无赖、刻薄寡恩、背信弃义、大杀功臣等也就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