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泠看着他,微微一笑,
“朕欲重启科举。”
她的话音刚落,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花。
白舜一脸的难以置信,
“科举?这……”
“陛下,这科举取士之法,乃是前朝旧制,虽然也曾在某些国家和时期短暂推行,但早已被废弃多年,如今您提出重启科举,这未免有些……”
他斟酌着措辞,似乎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些不合时宜啊。”
“况且,我朝早在开国之初,便已建立了完善的选官体系,对各地世家、豪族子弟,皆有相应的培养和选拔机制。”
他继续说道,
“通过层层筛选和考核,为朝廷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运行至今,成效显着。他们忠心且能力出众,已经可以满足官员更替的数量所需。”
“如今突然要重启科举,不仅会与现有的选官体系产生冲突,恐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白舜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更何况,科举取士,难免会触动现有官员的利益,他们大多出身世家豪族,与现有的官僚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贸然推行科举,恐怕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导致朝局动荡啊。”
“而且,科举想要保证公平,难免就要得罪权贵,想要保证效率,就不能尽善尽美,陛下三思啊。”
他话音刚落,众人也紧跟着齐声说道,
“还望陛下三思!”
苏泠眼见着殿内众人神色各异,或疑惑、或担忧、或不解,却无一人赞同她的提议,心中却是波澜不惊,毫无动怒之意。
毕竟,能够在朝堂之上立足的,哪个不是在官场沉浮数十载,历经风雨的老狐狸?
他们深谙为官之道,早已将喜怒不形于色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算心中真的对苏泠的改革持反对意见,也断然不会如此直白地表达出来,更不会将话说得这般毫无回旋的余地。
由此可见,他们是真的忠诚于苏氏皇族,将苏氏皇族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才会冒着触怒苏泠这位新帝的风险,也要直言进谏,阻止这场在他们看来可能会动摇国本的改革。
苏泠一边暗自点了点头,一边想着,
“看来,这些苏氏皇族秘密培养的死忠,虽然思维上不可避免地带有着浓厚的封建烙印,倒也没坏到骨子里去。”
心中对这次改革的成功,又多了几分把握。
更何况,这齐国原有的官员选拔制度,倒也不是完全不能运行。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稍加修补,也能够一直维持下去。
因此,这群大臣们不解,倒也能够理解。
运行良好的制度,改它做什么呢?
而实际上,大齐国原有的制度,尤其是在军事和教育方面,苏家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在教育方面,苏氏皇族之前倒是也办了一些学校,涵盖了各个领域。
其中,有专门培养各级官吏和书吏人才的学校,有培养军事人才的军校,甚至还有专门为女子设立的女校。
只不过,这些学校的规模都相对较小,而且选拔标准也十分严格,主要还是为了从寒门和士族中选拔出一些具有潜力的少年,稍加培养之后,作为各地基层官吏的候选者,用以补充官僚体系的新鲜血液,服务于苏氏皇族的统治。
而军校方面,苏氏皇族还算是比较上心,不但设立了士官学校和军官学校,分别培养基层军官和中高级将领,还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军官团和参谋制度,以确保军队的指挥和作战能力。
至于那些所谓的女校,从一开始就动机不太纯粹,所开设的课程也都是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刺绣女红、礼仪舞蹈,哲学艺术之类,与治国安邦之道毫不相干。
入学条件也极为苛刻,几乎完全看重外貌,只招收那些容貌姣好、身姿曼妙的女子,说白了,就是为了培养供人玩乐的玩物罢了。
苏氏皇族对女校的态度可见一斑。
······
苏泠看着众人,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
“各位爱卿不必如此紧张,还请稍安勿躁。”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所说的科举制,与诸位爱卿所熟知的科举制,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