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皇宫,勤政殿。
与一般老百姓想象中不同,这齐国的朝会并不是每日都开。
群臣齐聚、声势浩大的大朝会,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典礼。
而每月两次的早朝,则是将各个部门的主要官员召集起来,商讨国家大事,处理政务。
至于平日里,若是有什么紧急或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议,皇帝便会派遣宫人或太监,提前通知相关。
至于平日里,若是皇帝有事情需要与臣子们商议,则会派遣宫人或太监,提前通知相关官员,将他们召集到宫中议事,这种形式更加灵活高效,也更符合实际的行政需要。
而今日,苏泠便是将内阁的几位阁老、六部的尚书、左右丞相以及黑冰台的指挥使,召集到了这勤政殿中,准备商讨一些重要的事宜。
·········
苏泠端坐在紫檀木雕龙椅上,身着一袭黑白相间的道袍,外面罩了一层轻纱,衣袂飘飘,更显仪态万千。
那绝美的容颜被一层薄薄的面纱轻轻遮掩,只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如同深潭一般幽深。
倒不是怕这容貌见不得人,只是今日的会议非同小可,乃是商讨改革之国策,苏泠不愿这些久经官场的老臣们分心,更没兴趣测试他们的定力。
苏泠轻轻抬手示意,
“各位爱卿,不必多礼,请坐吧。”
众人闻言,连忙躬身行礼,齐声道,
“谢陛下。”
待众人分列两侧坐定,苏泠朱唇轻启,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乃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与诸位商议。”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锐利,
“朕欲推行新政,改革旧制。”
苏泠此言一出,大殿内原本还算轻松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窃窃私语声在大殿内响起,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
他们早就料到新皇登基后,必定会有所动作,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而且一开口就是“改革”二字,这不禁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不安。
毕竟,这“改革”二字,历来都是让人心惊胆战的字眼,谁也不知道这把火会烧到谁的头上,甚至有可能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化为灰烬。
左丞相魏儒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臣,平日里持重老成,在大齐官场素有威望,他须发皆白,但一双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
他略一沉吟,率先打破了沉默,起身恭谨地说道,
“启禀陛下,您刚刚登基不久,这皇位还未坐稳,国中人心难免动荡,此时推行改革,恐怕时机不妥啊。”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臣以为,此事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不如暂且等待些时日,待朝局稳定,人心归附之后,再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魏儒话音刚落,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赞同。
毕竟,改革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引发时局动荡。
对于这些久居高位的大臣们来说,稳定才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至于改革,还是能免则免吧。
况且,对他们而言,苏泠完全是突然冒出来的人,莫名其妙继承了皇位。
虽然他们都很奇怪,为什么苏氏皇族一致赞同··········
苏泠静静地听着,脸上神色不变,听完后,微微颌首。
“左丞相所言,不无道理,改革之事,确实需要慎之又慎。”
她轻声说道,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不过,诸位爱卿也不必过于担忧,我所说的改革,并非是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不会触及到根本。”
“只是进行一些局部的调整和优化罢了。”
“毕竟,这大齐国的许多制度,历经多年,也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需要革除。”
一位身着绯红色官袍的官员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知陛下,具体想要如何改动呢?”
他是户部尚书白舜,掌管着全国的财政,因此对改革之事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