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考题是“天行有常”之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李问回忆起天论开篇这几句,在各种各样的职业道德和文史方面的考题这几句几乎被引用烂了,无数的考官和出题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话插进了不同的考题中,让考生们想想这句话里面蕴含了什么大道至理。
作为从这些考官和出题人手里面硬生生的闯了20年的人,李问对这句话的熟悉程度也仅限于在题目中见过了,他对于宋应星会出这样的题一点也不感觉到意外。
——想不到吧?宋应星也是信唯物的,一句“谓天不可至乎?”明明白白的就能看出这位是什么成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并不意味着愚昧,反而意味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类的自信。
是的,人类总是一个很神奇的物种,他们希望能够顺应天道获得吉祥的征兆来昌盛,但是别忘了,从刀耕火种时,人类先民们就开始会畏惧于雷霆雨露,农耕社会的封建统治者们自称为天子,制造出种种的“祥瑞”也无非想从上天来证明一下自己的合法性。
——但是这真的顺应了天意吗?
李问此时此刻正在不断的反思着自己的所学,顺着题目去延伸思维,进行着一场脑力风暴,宋应星却挥挥衣袖,顷刻之间李问只感觉到了天旋地转,一转眼就来到了一处古朴的由石砖铺成的平台。
宋应星开口解释道
“这里是玉台,也是你的考场,请把你的答案说给它吧。”
宋应星淡淡的说了这么一句,随后身形一闪,李问上上下下找了半天,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就是向外看去,也就感觉心里一惊。
外面什么也没有了,玉台被称作是三清山最适合去看日出的地方,如今在李问黑色的瞳孔里面却只能看到白色——那是大雾的白;还有一种极致的黑色——那是乌云的黑。
没有太阳,也没有一点光,李问目力所能及之处只能模糊的看清楚一颗柏枝在风雨中伸展着,向着李问招出通向地狱的手。李问目力所不能及之处,更是感觉有无数影影绰绰的说不上来的可怖的东西正在对他虎视眈眈,似乎下一刻就要破开那层白色的屏障,把李问给开膛破肚。
狂风打在他的脸上,迫使着他的大脑尽量的清醒,他甚至能够感觉到他身体中分泌的肾上腺素使他越发的激动,那是一种属于心理的悸动,一种属于自由的感觉。他忽然想起了还在家乡的中学念书的时候。
那时,也遇见了这么大的雨——甚至比这场雨还要更大些,时至中午,太一神君也没有让太阳也没有露出它的容颜,被人们称作乌云的面纱上面所坠着的珍珠不知为何洒落人间,绿豆大小的雨点似乎意图做穿起它们的丝线,可是终就只是让这小城图了个新鲜。
那天的雨真的好大,夹杂着冰雹和闪电,李问一个人从学校出来茫然的走在街上,这是他第一次逃学,也是这个地处于平原之上的城市首次迎来如此恶劣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