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到底哪个更意外(1 / 2)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首页

是那张意外事件兑换券为他带来了施耐德好兄弟?

上次可能的意外事件有两个,一个是大沽口炮台的守军溃逃,让攻克天津只用了一天。但后来刘勇强觉得这不一定是意外,清军就那德行,烂透了。谁打他们都跑,算不上意外,而是必然。

所以他后来确信,意外落在了王二头上,他搭乘的沙船意外刮向辽东,意外占领营口。一开始以为起到的效果有限,都没想到这是一起有利的意外事件,因为他后续部队如果去进攻,应该也能轻易占领营口。可后来因为王二占据营口,导致俄军南下,英法调整外交态度支持福建,这个意外的价值才体现出来。否则福建根本不可能那么快打开外交局面,更不可能得到英法支持占领整个东北。

所以刘勇强开始对系统奖励的意外事件兑换券重视起来,感觉这种意外事件威力无穷,被英俄逼的焦虑后,才舍得用出来。

现在看到施耐德这个意外事件引发的结果,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威力。

只是有些怀疑,施耐德公司这件事,也未必就是意外。因为施耐德已经在闽辽取得了巨大的利益,得知闽辽有意换购大炮这样的大订单,值得他们倾尽全力。如果这是意外,不如说普法战争是意外,是普法战争让法国经济陷入困境,施耐德公司为了自救,做出了更大的让步,转移了大量技术。普法战争显然不是一场意外,也就是说意外事件并没有落到施耐德公司头上。

一直到了年底,刘勇强才确定了意外在哪里。

一场陆军参谋部顾问间的冲突,引起了刘勇强的注意。

这是一个德国参谋,之前是普鲁士参谋,名字叫做——

“你说叫什么?”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是叫这个名字。”

跟他汇报情况的蒋远确认道。

这该不会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施里芬计划的施里芬吧?

刘勇强心中泛起嘀咕,让蒋远说了一下这个人的情况。

施里芬是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军官,出身容克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少将,他自幼接触军事氛围,长大后参军服役,然后去军校读书,毕业后加入参谋部,并参与了普鲁士膨胀到德意志帝国的几次重要王朝战争,跟奥地利以及这次的法国都做过战。

普法战争结束后,他于今年初来到闽辽。

“把这个人请过来。”

刘勇强还是不确定,意外事件都隔年了,他记得去年就用了那张券,上次王二可是即时见效的。

施里芬被请到了大连海军基地,刘勇强的办公室里。

这是一个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的德军军官,高挺着胸,身姿很板正。

“你是怎么加入我的参谋部的?我都不记得参谋部会有一个德国人。”

“是的,您的参谋部主要是法国人。我是在法国作战的时候,萌生了这个想法,战后通过外交官推荐,来到您的参谋部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

“那你觉得我的参谋部如何?”

由于在第二次闽辽战争中,刘勇强的军事调动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情况,这让他意识到他的指挥能力没问题,但对于大规模作战,缺乏更严谨精密的管理能力,这不是个人技能能够解决的,他需要一个更高效的参谋部来实现。

所以战后立刻开始去法国招募参谋,之所以选法国,是因为长期进行陆军合作,他的不少高级军官都学会了法语,比如蒋远。但没想到招到了一个德国人。

“很遗憾。您的参谋部看起来更像是一群高级指挥官的秘书。他们只是负责传达指挥官的命令,以及制定一些微不足道的战术性计划,几乎没有任何战略能力。”

一个来自刚刚打败了法国人的德国参谋军官的评价,让刘勇强无法反驳他是傲慢,也就德国人现在有资格这么评价法国人。不过这货说话的口气充满讽刺,是否过于傲慢。

“那你认为什么样的总参谋部才不是高级指挥官的秘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