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问汝相思为何苦爱君已入骨(1 / 2)三十载回首技术路首页

王伟分到的班级是复读5班。

他们告辞了程老师,去财务处交费。交完学杂费,共计1500元。因为根据王伟成绩,可以给减免一些,另外这学期只剩下2个月了,他来晚了3个半月,杂费少一些。这真是太好了。这样自己还有2000元,他想是否给小芳还回去1000元,自己留1000元足够生活费了。

但他说:“大志哥,是不是给家里寄500元?”

“你就不要惦记家里了,你爸妈用不了几个钱,只要你不要他们的就行了。你自己留着,说不准有个急用呢。”大志哥看着他说。

然后,他们又开着挖掘机来到了王伟和小亮的出租房。房东已经把床添加了,一左一右两张床,床头各有一个小桌子和椅子,两个床中间拉一个帘子,避免晚上相互打扰。因为这些房是专门出租给学生的,所以这种布置就成了标准。

忙完自己的大包小包,铺好床铺,这时候已经到中午吃饭点了。

“大志哥,我请你吃个饭。”,王伟想表达一下感谢意。

“好兄弟呢,你就不要给我客气,好好上学吧。有事情就来家里找我,这边过去坐公交车很方便。”

大志哥爬上司机室,启动发动机,挖掘机一声轰鸣,然后咯吱咯吱的开动了。王伟看着挖掘机远去的背影,心里一阵感激。

中午,高小亮专程回来找他吃饭,他们在村子口的小地摊一人来了一碗龙须面,一个葱油饼。两人吃完饭,一起去学校,高小亮告诉王伟学校的食堂在哪里?如何买发票。有了这个小伙伴,还是非常体贴。高小亮是文科,在1班,他俩的教室正好在教学楼的二层,各把一头。

平时在学校里基本也不会串门,晚上各自回到出租房,只是早上一起吃早饭,一起去学校。

从这一天开始,王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城一中这边的节奏。第一学期是一个月一次模拟考试,根据成绩排名,位置保持不变的座位保持;对进步较大的将座位向前,向中间安排;同理,退步的就要被向后、向两边调整。也就是座位代表在这个班里的位置。高考成绩好的人,也就是这些靠前和靠中间的同学。

现在,王伟在最后一排的中间位置。之所以在中间,功归于第二次高考成绩;之所以最后一排,当然是他进来还没有排名。

王伟发现,这里的老师们对每个学生们都针对性的要求。每个学生的情况老师都非常清楚。哪一科比较好,哪一科薄弱,哪一科还有提升空间,甚至哪一科应该放弃都清清楚楚。

老师们以30多岁的中青年老师为主力,只有负责复读年级的副校长是一个大概55岁的老年人。副校长已经带领这个复读年级的老师团队给学校赢得了荣誉,5年连续保持升学率全区域第一。这个团队确实令人佩服,老师们上课都是精神饱满,情绪激昂。讲解深入浅出,尤其对高难题型,几道例题讲完,90%的同学都听明白,75%的人基本能掌握。更要命的是同一个题目,至少有3个以上的解题思路,或者解题方法。

作业方面,几乎每天每科目都是一套历年真题。也包括老师们根据真题延伸出来的自拟题目。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老师安排阶梯式的作业,对科目比较好的同学,会布置附加题目,让其不断拔高。

当然,除了老师们,同学们也是你追我赶,学习自觉性非常强。王伟通过一周的感受,唏嘘不已,这才是刻苦学习。他想起自己在铁二中的学习劲头,真的是差了很多。

有了在工厂里打工的经历,对他真是一笔财富。想想学校里这些算什么苦。他咬了咬牙,握紧拳头,给自己鼓劲。

每天晚上11点,高小亮就睡了。

“大佬,还不睡吗?”

“你先睡,我马上睡。”

当小亮早上6点起床,发现王伟已经在学习了。

“伟哥,不不,这也不好听。”两人噗嗤一声笑了。

“还是叫你大佬吧。你这是几点睡的?几点起的?”

“你睡了我就睡了,我刚坐到这里你就醒来了。”王伟不想让小亮觉得自己太拼,面对对方有思想压力,也跟着自己拼。但他知道他必须拼,而且他也有拼的意志力和体力,这些正来自这四个月的打工经历。

其实,王伟每天是2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这已经是他的习惯了。

两个人吃完早饭,小跑着到学校,学校里早已灯火通明,读书朗朗。6点半复读班集体跑早操。王伟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语文书,胳膊里夹着英语书,一边跑步,一边看书。这不就是第一次见到的高小亮吗?

上午课程是语数英,下午理科班:政理化,文科班:史地政,晚自习全科辅导。

恢复学习的第一个周末(每周日放半天假),王伟给苏小芳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自己已经来到学校。而且自己现在手里有2000元,不用小芳给他寄生活费,计划给小芳先还上1000元。他在信中说了城一中这边的老师、学生和这里的学习氛围。希望她能转过来,按她的成绩应该可以申请。因为王伟也注意到,他其实也不是最后一个进来的学生,这里时不时偶尔就有转来的新面孔。

两周后他收到小芳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