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李克用出征,李存勖出生(1 / 1)锐箭四折李存勖首页

李克用,沙陀人,27岁,本姓诛邪,因为他的父亲李国昌在平定庞勋之乱有功,被皇帝赐姓为李,并且入了李唐皇帝的宗室族谱之中。因有一只眼睛失明,被敌人嘲笑为“独眼龙”,但他骁勇善战,勇武过人,常常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被自己人称呼为“飞虎子”。

李克用在得到朝廷的任命后,和他的父亲马不停蹄地赶往太原,在大同,忻州,朔州等地沿路招募士兵,沙陀人和一些当地人都信任或跟随过李克用,纷纷主动前来投靠效力。到了太原,李克用找来陕西关中地区的地图昼夜研究,每日训练军队,操练骑兵、步兵阵型,召集工匠制造弓箭、长矛,马槊等兵器,下令安抚当地百姓,派人向百姓征收粮草,时刻为接下来与黄巢的恶战积极准备。

公元882年年末,李克用见自己的军队已训练有素,军械充足,粮草也已经够全军将士吃一年。便准备举行勤王讨伐黄巢的出征仪式。

仪式的前一夜里,李克用家里的仆人兴冲冲地过来告诉他,他的小妾曹氏快生了,李克用飞奔到了小妾曹氏生产的屋子。“将军,将军,曹夫人生了,是个大胖小子。”产婆高声给李克用报喜。李克用抱起了孩子,看见孩子长得很像自己,很是开心。突然暗夜里的一道亮光直直的落到了李克用抱着的孩子身上,李克用循着光看上夜空,漆黑的天上没有月亮,只有北斗七星散发着光芒,七星中的开阳星异常闪耀,原来是它的光落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下人前来禀报,说有一气度不凡的老者前来拜见,此人李克用本不想见,但想到孩子出生如此不凡,想来有些说法,说不定可以找老人解答一二,便在正堂接待。李克用远远一看,发现该老者身穿白色麻衣,仙风道骨,李克用仔细一看,这老者不同于常人,满头白发,面容很慈祥,头特别大,耳朵也很大,耳垂与下巴平齐,最吸引人眼光的还是额头隆起的高大的伏羲骨,李克用满脸的震惊,心里想难道是神仙来了。老人一看见李克用便说道:“你看这北斗七星中的开阳星又明亮又闪烁不停,这个孩子乃武曲星下凡,武艺超群,有勇有谋,世人皆知你骁勇善战,勇冠三军,但这孩子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绝不亚于你。但是。”“老神仙您但说无妨。”老者缓缓开口“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娇,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李克用嘿嘿一笑:“我李克用平日里只会舞刀弄棒,读书也只喜欢读兵书,没什么文化,希望老神仙您说的浅显易懂些。”老者说到:“武曲星主武力和勇气,这孩子未来锐气十足,英武过人,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他争王争霸。但是他的锋芒过于显露,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锐势将难以保持长久。武曲星又主财富,这孩子未来会富贵逼人,金银财宝无数。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滔天的权力和无尽的金钱,变得骄横起来,不能采纳正确的意见,就会留下巨大的祸患。”李克用赶忙问道:“可有办法摆脱最后不好的命运?”老者说:“天行有常,自有定数,天命难违,不可强求。你放心,此子与我有缘,最后遇到危难,我自然会点化他,保他无忧。”李克用问道:“老神仙,您能做他的老师,在他身边时刻教育他吗?”老者说:“世人愚钝,不撞南墙不回头,只有他亲身经历了各种事情,才能明白道。”说罢便要告别李克用,李克用赶忙追问道:“我还未给小子取名,求老神仙您赐名。”老者说到:“这孩子和我一样都姓李,他这一辈该排一存字,勖字有勉励的含义,希望他不管在创业还是已经功成,都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就叫他李存勖吧,谐音存续李唐天下。”“谢老神仙赐名。”李克用送别时,竟然发现老者的坐骑乃是一头青牛,难道是太上老君?还来不及再问,老者和青牛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李克用想起老神仙说这个孩子未来的成就将不亚于自己,取了个小名叫李亚子。

出征仪式上,李克用令人宰杀白牛一头,黄牛三头,羊十头,猪二十头,把牲畜的血抹在了各位将士的脸上和军队的战旗和战鼓之上。李克用向将士们说道:“反贼黄巢霸占两京,荒淫残暴,屠戮百姓,人神共愤。今日我为光复李唐江山,决定出兵讨伐反贼黄巢。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奋勇杀敌,讨平贼寇,我会向皇上为各位请功。”李克用把刚出生的李存勖让人抱着给每一位出征将士看,说道:“昨日我府内诞下一子,我给我的儿子取名李存勖,寓意咱们这次出征能使李唐王朝存续。”全军将士都高兴欢呼“李将军忠肝义胆,您的事业后继有人了。”随后检阅众军,出征的兵士有骑兵一万人,弓箭兵两千人,弩手一千人,步兵五千人,突击队一千人,牙兵(李克用的近卫亲兵)一千人,共计两万人。全部的将士都身穿黑色盔甲,黑色内衬衣物与黑色的战靴,武器打磨的锃光瓦亮,军容整齐,令人望而生畏。将士们个个精力充沛,脸上露出似虎豹的凶相。随着李克用一声令下,全军出征。

黄巢这边,他想到长安的百姓对唐军入城欢呼雀跃,却对他的军队投掷石头和烂菜叶,心中十分生气,便下令屠城。他的士兵在长安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富庶的长安城竟然变成了人间炼狱,街上到处是百姓的尸体,血流成河,共计有八万的长安百姓死在了黄巢军队的屠刀之下,黄巢称之为“洗城”。剩余的长安百姓每日生活在惶恐之中,长安城内缺粮的困境也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