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2 / 2)山人送主公首页

认识慈安的第二年,他就看出了这是一个骗子。

他在他娘的碑前想了一夜,终于还是披着露珠,如往常,回家,上山,慢慢退步,也不肯经商,一点一点坐吃山空,在父亲死后,终于把产业都出了手。

其实卖得也不多,大多都是还到了族里,房子是他姓的大户接手,田土半卖半送,给族里置了一份公田。

那些浮财也多半散给了那些世仆老家人。

他白虚虚来,也赤条条走,没什么好挂念的。

在祖坟扎草庐的时候,慈安也去了。

当年救过范胜的善财还俗,他老子娘不是清河县人,是上京时慈安的“老主顾”,他侍奉尽了老和尚,就回去侍奉爹娘,人不太聪明,胜在人好。

进宝是县里铁匠的儿子,多福是老和尚一时心善捡的。

一个不想回家,一个没有家。

留下来,一个做了主持,一个当了知客。

可惜他们究竟没有老和尚聪明。

出去跟同行打交道,才被人发现没有度牒,两人都是野和尚,险些被送了官府,当花和尚审。

范胜看在往日的同门情谊,把他们保了出来,毕竟是个真打算守孝三年的孝子,又曾是个秀才,安息寺这么些年也没攒下什么积蓄,这两个没头脑也榨不出几分油水,范胜去信清河县之后,县里的人上邻县打了招呼,才把两人给放回了清河。

他们也当不成和尚了。

进宝还俗后,请范胜重写了匾额,把老君庵的名号还了回去,还在山上种地养活自己。

多福却是坚定要去当和尚,老骗子没有告诉过他俗家姓什么,他便也无姓,拿多福当俗家名字,想要找到一间正经寺庙投靠,范胜劝不住,给了他盘缠银子,由他去了。

此后再无消息。

守孝三年,范胜吃不好,睡不好,日夜穿着粗布麻衣,身形消瘦得麻秆样,他也不看书,家里寺里的三教经书,都叫他烧在了父母坟前,他还有些笔墨,经书烧完了,便自己写,想到哪写到哪,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写一篇烧一篇,祭给祖宗。

孝期出来,范胜很受县尊看重,天下官员多半都是学儒的,最赞许的就是孝道。

清河县文教不兴,有这么一个孝子,是县令的政绩,他自然不舍得放弃。

范胜的孝服刚脱,县令就差人来请了。

他想了想,也跟着去了。

此时他虽然没了秀才,却还是童生,见了县官可以师生之礼行见。

此任县令还是当年那个给他点了童生的老倌,胡子拖下来,瘦削的脸,简直就是活山羊。

范胜心中也很谓叹。

他这官做的真是不升不降。

山羊县令此刻很是和蔼,他也没穿官服,一身士子服套在瘦小的身上,不伦不类的。

范胜被直接引进到了县衙后堂,先和县太爷行礼,寒暄。

不咸不淡地相互客气了几番,才被牵手带去了另一间房。

桌席已经摆好,多半素菜,还设了素酒,摆了三道荤腥,一条清蒸鱼,一锅炖鸡,一碗羊肉。

看得出是用心做的,那鸡汤,范胜闻着就有药材味,羊肉是上京做法,读书人喜欢的款式。

他心下猜测,面上却不露,这是他从老和尚那学来的,真本事。

山羊不是一般的客气:“贤侄慢待,招呼不周。我这衙门向来清贫,这山鸡活鱼是百姓送来的野味,恰好今日款待贤侄,不要嫌弃。我还珍藏了点过冬的羊肉,最是滋补。贤侄毁瘠忘形,实乃孝感动天,这羊肉最是受用,不可不尝。来来来······”

范胜夹了一块豆腐,温语谢过,却是整顿饭只尝了点鱼肉。

不过到底是一县之尊,这青菜豆腐、蘑菇木耳、香椿韭芽、松茸梗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不是他这几年吃的糙米野菜可比的。

那酒味飘香,可惜范胜是从来不喝酒的。

山羊县令也不觉得被下了面子,他自斟了几杯,喝的畅快,不觉又说出了几句实诚话。

范胜拿到了路引,县令也喝醉了。

等人走后,看着晃晃悠悠的老山羊,一时坐正,眼放精光,慢慢地品起了他自酿的清酒。

“哼,这小······”

房外的下人都战战兢兢,不敢进来收拾。

酒酿三年,饮水也醉。

范胜此时出了县衙,却没什么好收拾的。

直接租了马车,离开了清河县。

此时他还在中山国境内,而林王朝的上京,距他还有千里之遥。

他慢慢悠悠地并不急着赶路。

在路上,他想起了那个老骗子,善财师兄,和他宿慧里时常浮现的,模模糊糊的上京影像。

他想了良多,耳边听着马的恢恢声。

晓行夜宿,整整三月,他才走到中山国的都城,离出国的关隘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马行都换了三家,最后是买了辆驴车才到的。

在中山城外的野庙下,正清洗身子的范胜见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