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是七点半到校,因为还没开学,老师们都约定俗成地八点到。
接下来的两三天,主要事情是备课。中间,盖潓泽到六年二班教室打扫了一下卫生。这是他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校内教室的模样。最醒目的是黑板上方用木框单字装饰的八个红底的黑体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黑板是用水泥砂浆在墙上抹平后用黑板精涂黑的,中间有几处不规则的纵向贯通的裂痕。这种黑板平均每周要重新涂刷一次,否则用黑板擦反复擦拭后就会发白,一是反光严重,二是老师的板书也不清晰。
令盖潓泽感到奇怪的是,黑板前没有讲桌。整个教室的红砖地面已经被泥巴和污垢浸染的看不出个数。教室的中间是一个老式的炉子,炉筒子一节连一节折了两个直角后插进了烟道。炉子南北各有两组桌凳,每组五排。
盖潓泽此前向钟淑敏索要过几次学生信息统计表,但对方迟迟没给。他从桌椅数量推算全班一共大概接近四十人的样子。课桌和凳子都是双人的,原始的颜色已经褪变得无从知晓,呈现在眼前的大都是暗灰的老木色,而且大小、高低、样式也不尽相同。大部分的桌子已经被学生刻画得不成样子,加上多年的摩擦老化,桌面已经粗糙得像风化了的砂岩。有几个桌面可能是腻子脱落,或者是淘气学生把树疖部分扣掉,出现了不规则的孔洞。一些桌腿和蹬腿已经折断,用几道铁丝将一块方木与原腿的根部拧绑在一起支撑着。听郝刚说,这些桌椅可是老“古董”了,最年经的都在十五年以上,有的甚至比盖潓泽的年龄还要大。
整个教室只有南面有两扇窗户,有几块玻璃已经碎裂了,北面临村的一侧则是完全封闭的——这应该是建校舍的年代治安状况不好,为了防止村里的闲散盲流青年搞破坏、出于安全考虑而故意为之的。包括教室后墙在内的全部墙面上都光秃秃地,没有任何悬挂物。感觉教室有点暗,盖潓泽打开了灯,这才注意到棚上悬着一个黑色的老式灯头,上面拧着一个大概六十瓦的灯泡,昏黄又刺眼而且只能照亮有限的范围。
出于好奇,盖潓泽接着又逐个查看了其他全部教室。有的教室门上了锁,他就趴窗户看。最终结论,所有教室大体都是这个朴素得有些寒酸的样子。可能是期望值太高的缘故,心理上的落差让盖潓泽有了一种莫名的伤感,甚至对自己当初选择来这里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转念一想又变得坚定起来。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毕竟是农村小学,这样已经算不错了,而且自己当初放弃到重点学校的机会,选择到这个偏远的地方来工作,不正是要在相对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自己,更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嘛!况且这一决定是得到爸爸的高度肯定的。”
在盖潓泽的心中,父亲对三个孩子的要求是严苛甚至有些无情的。虽然自己是最小的,不仅没得到什么偏爱,就连衣服鞋子都从来是拣两个哥哥剩下的。这一点,盖潓泽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他从不反抗,因为反抗也无济于事。不过,从小到大,能得到父亲的肯定,是盖潓泽心里莫大的光荣。
想到这里,盖潓泽的眼神充满了坚毅。像个哨兵一样站在班级门口重新检视着校园——这个即将为之努力奋斗和奉献青春的地方。
教学区外墙上用不太规范的标宋或黑体涂刷的标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有的字褪色褪得已经影影绰绰的看不大清楚,只能靠上下文猜测。这在报到当天盖潓泽便看在了眼里,此时,他突然觉得自已应该做点什么,头脑中有了动议,也没考虑过多便径自来到校长室,大体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学校应该有校训、校徽、校歌,以坚定的精神文化内核凝聚人;二是在办公区和教室内增设标语类壁挂,并把每个教室内黑板上方的标语内容统一更换为校训内容,适当悬挂政治、科技、历史、文化名人像,同时,更换外墙标语内容并重新涂刷,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鼓舞人;三是切实提高黑板报的频次和质量,把黑板报办成贯彻上级思想、推送热点消息、传播文化知识、刊发通知通报的重要阵地,以良好的思想文化导向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