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再巡武学院(1 / 2)神宗兴宋首页

第一批武学院学员入学四个月,赵顼应潘夙邀请前来巡视。

四个月,学院已经大变样,军营虽然简陋但整齐干净,校场上的学员杀声整天。

通过内务、队列、纪律等方面入手,服从性训练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其它弓马、武艺等训练赵顼插不上嘴,最关心的是识字。

“陛下,六百人刚来时识字的不超过五十人,通过四个月的学习,目前最少也能认得三百个字。”苏辙回答道。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难的训练科目吧?”赵顼笑言。

“是的,陛下,但大部分训练都是按队伍比拼,识字也不例外,失败队伍一体受罚,所以学员们互帮互助。”潘夙也是笑着回答。

“都有什么惩罚?”

“主要是加练,但效果最好的是罚他们没肉吃。”

“好!那就去看看他们平时吃些什么?”

赵顼现在非常享受这种领导的感觉,来到军营怎能不去看看伙房,与士卒们共餐一顿?这都是常规操作啊。

步行前往的路上赵顼交代:“结业时将识字考核难度降低些,别太为难这些厮杀汉,如果他们两年后还能来武学,再加大难度。”

苏辙点头称是。

说到吃,赵顼之前就思考过。

别看大宋繁华如是,底层生活还是极为困苦,一年能吃上几吨肉,养猪没有普及,羊肉太贵,随便杀牛犯罪,鱼没有育苗培育,只能靠野外捕捞后再放入池塘养殖。

所以偶尔吃肉的来源恐怕就是野味。

那就是为什么发生战争时粮草运输决定胜负,因为没有肉类蛋白的补充人就容易产生饥饿感,就得大量消耗谷物。

沈括后来在《梦溪笔谈》有言:予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

人食日二升,就是一个人一天吃两斤米!!!

一士卒配一民夫,九日走三百里,民夫回来再运粮,士卒原地饿肚子等着,民夫饿着独自往回跑?所以最多前进六日就得原地等候民夫运粮。

或者一个士卒配多个民夫,或者用驽马、驴子,但牲口也是有消耗的。

呃,如果是骑兵,还得喂马,不要说马吃草就行,只吃草骑兵死的更快。

庆州离兴庆府直线距离八百里,中间是山区和沙漠。

原本历史的五路伐夏,王公公甩开民夫一路狂飙,未经一战,直接饿死一半,五万大军回来两万多。

胗灭西夏,犁庭扫穴,谁人不想。

现在大宋守住陕西路,没有火药问题也不大,但离灭国实力相距甚远,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不能将责任全部归结在文官指挥和神宗微操。

夏国立国多年,生死存亡之际,最后迸发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因此对于武学院的规划,赵顼将学院伙食提高到军队的最高层。

一是培养身体相对强壮的军士,二是利用伙食激励学员的训练积极性。

不管怎样,也许多年以后,现在这批学员最想念的,除了生死相托的兄弟,还有这里的美食。

……

赵顼拿着长勺,拔拉几下大盆里的胡萝卜,抬头微笑着问伙房的主官。

“平时都是几个菜式?”

“回陛下,按照武学院的要求,两个炖肉菜,一个汤,炊饼米饭管饱。”没见过皇帝,说话很是紧张。

“这个肉还是少了,大部分是胡萝卜;这个汤里多加点荤油。”赵顼提出两点意见。

伙房所有人赶紧点头,而旁边的曹佾白眼直翻,伙食再好下去,恐怕这些人撵都撵不走,一个月没来,伙房的人又肥了一圈。

“好了,今天中午大家就在这里用膳吧!”赵顼发话。

意料中的事情,苏辙示意,众人立刻安排起来。

用完午饭,众人走出伙房,未出门只听得一声,“哪个狗日的拦着不让进去吃饭?”

曹佾、潘夙顿时发怒,就要上去修理一番,哪料赵顼轻轻一摆手:“常服出行,无需计较。”

当赵顼出现在门口,其中不乏有人认识,比如高太后侄子高公绘。

立刻单膝跪地拜见皇帝,吓得所有人全部见礼,只是为何有一壮汉呈五体投地状。

……

又没有午休了,得将广南西路的军区设置起来。

武学九月结业,今年就不再招收,专注于营房修葺和校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