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回河(1 / 2)神宗兴宋首页

“陛下,大名府被水淹了!”

富弼、王安石双双前来禀报。

现如今正是丰水期,黄河大名府许家港决堤,大量河水涌入北流河道并蔓延至御河,然后一路往北蔓延,受灾严重。

“你们去年不是把北流河道堵住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决堤了?”赵顼没好气问道。

“北流河道水量大,不容易堵住。”富弼只好如此回答。

“知道不容易堵住,你们还去堵!”

……

黄河是母亲河没错,但这条河从来都不听话,上游还好,特别是下游,过了洛阳之后地势平坦,泥沙堆积,河道极为不稳,经常改变。

河道改变那可是大灾难。

黄河从汉朝开始到宋朝初,下游河道还算稳定,一直从京东路入海,河道被称为京东故道。

仁宗庆历八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而改道北流,形成黄河北流,在今天津东南入海,这就是北流河,京东故道干涸废弃。

北流道是现有河流的河道或者冲出的河道,因此北流流域频繁的发生洪水灾害,整个河北东路处于黄泛区;

在没形成东流之前,朝廷就几次动手修黄河,有建议走京东故道的,有利用小河道的,都没成功,且黄河报复严重;

看到人力不可为,黄河就自己动手。

嘉祐五年,北流黄河在大名府决口而东向分出一条支流,这条支流位于北流和京东故道之间,称为东流。

由此黄河下游分两股河道分流入海。

北流照样灾害严重,每年花费大量财货人力都无济于事,但东流相对稳定。

于是从熙宁二年开始准备封堵北流,将北流河水引入东流,从此海晏河清,为了减少下游泥沙的堆积,还有人发明浚川杷,推荐给王安石。

浚川杷简单理解就是铁爪子,用船拖着搅动河底泥沙,利用水流冲入下游,其作用可想而知。

熙宁二年底,利用枯水期,黄河流道正式封堵。

熙宁三年中,丰水期来了,堤坝就决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但有一点要注意,建议东流的几乎占满整个朝堂,富、王、文、司马等都是东流党。

赵顼不是北流、东流,他不知黄河到底往哪里流,堵肯定是不行,不堵任期乱摆,河北东路就毁了,那可是富庶之地。

不要说什么束水攻沙,河道都稳不住,怎么束住那水?

东流河道小,引入北流是不是就形成束水攻沙?扯淡,那河道承受不住的。

最后神宗朝没搞定,哲宗朝没搞定。

南宋高宗朝搞定,一个叫杜充的人,决了黄河。

黄河从此夺淮入海,一直到清朝末年。

“那请俩位相公说说为什么一定要东流?”赵顼理清思路,于是问道。

王安石回答如下:

放任北流,耗费大量财货人力,每年都需要筑坝修坝,疏通河道;

北流河道水浅流急,极易泛滥,泥沙长期淤积,极为不稳定;

如果北流被阻断,泥沙沉积之地可开垦成为良田;

近两年的封闭北流,减少了灾害,降低了救灾支出,因此更需要进一步封闭北流,稳固东流河道。

“不是有人说,阻止北流市害怕进入辽国境内?大宋从此失去天堑吗?”赵顼弱弱地问道。

王安石气得不说话,富弼则言:“哪个奸佞小人如此言语,臣请斩之。”

赵顼有些尴尬了,那一世很多人都这么说啊。

“陛下,军国大事寄希望一条河流,陛下是当我们全是无用之徒吗?”王安石补上一刀。

“丞相们,我错了!”话题以赵顼认错终结。

但王安石有理有据,无懈可击,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