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五章 回归故乡(2 / 2)咀嚼历史味道首页

夏斌夫妇、乡愁集团被当地民众视为一种成功标志、一种精神图腾、一种神一样的存在。四所学校都人满为患,家长将子女送入中学,然后自己走进职业院校,共同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下,为幸福生活积蓄能量、强身壮骨。

两所中学招收初中生和高中生,初中直接入学,高中需通过招考程序择优录取。学校广聚天下教育英才,从国内外著名高等教育院校招录了一批优秀毕业生,重金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夏斌、姜聊分别担任两校长,一颗冉冉升起的教育新星正照耀着、引领着当地的教育事业。

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所有学生全部寄宿,采用现代先进教育模式,动态分班课堂、模拟课堂、实景课堂、素质课堂一个不少,爱国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一个不缺,学杂费、住宿费全部免除,如果有政府主管部门开具的家庭生活困难证明,每月还发放生活补贴,实验器材、食宿条件、藏书规模等都堪称省内一流。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排除学生的杂心杂念,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静下心来学习、成长、成长。

夏半虽然含着金钥匙出生于大都市,但从小就听爸妈讲述了很多乡村的趣闻逸事、淳朴厚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也曾跟随家人回到故乡亲自感受过左邻右舍的热情好客、乡间伙伴的真挚友善、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对父母的故乡他是有情有脉的,也是向往的。当爸妈和他商量转学到老家县城,父母亲自筹办和主政的学校时,他几乎没经过大脑就欣然同意。这让父母略感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们总是那么尊重乡土、尊重乡村的每一个人。

一家三口团聚在流水潺潺、鸟鸣切切、风清气朗的家乡,远离世俗、远离喧嚣,倾听内心的呼唤,这是何等惬意幸福之事。

夏半上学期间,每天早上都要跑步、做操、晨练,这是学校的硬性规定,谁都不能例外。一段时间以来,他的身体更为强壮,食欲胃口大增,精气神更加旺盛,腹部、臂膀上竟然隆起了小小的肌肉。他的学习底子在妈妈的用心调教下,原本就特别出色,在过硬身体素质支撑下,更是相得益彰、突飞猛进,学习成绩基本都处于如果他是第二、就没有第一的状态,是全校名副其实的学霸精英。

流淌在夏斌身上的北大基因,似乎毫无停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赓续到了夏半身上。当爸妈问起想考哪所大学时,他机灵幽默地说:“大学我就选北大,研究生我也选北大,这样就能够荣幸地成为爸爸和妈妈的校友,做出像你们一样让人敬重的事业!”

一种祥和而幸福的气氛笼罩在一家人周围。夏斌耳畔响亮地回荡着2000年备战高考时在山村里自家石板房里诵读的诗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