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五章 回归故乡(1 / 2)咀嚼历史味道首页

夏斌的脚步是匆忙的,时而为生活所迫,时而为形势所逼,时而为内心所驱。他在行走中也从未停止过思考,时而回望,时而仰望,时而展望,总能够汲取力量、走出泥潭、摆脱纠葛、持续向前,不会因一时得失、荣辱、黑白而裹足徘徊。

“行走本身就是一场修行,走过的路程足够多,丈量的土地足够广,就能够分清沿途的坑坑洼洼、颠颠簸簸、风风雨雨。”这是夏斌的人生信条。他的人生规划、梦想正在次第展开、逐一推进。

学校在姜聊的张罗下,进展远超预期。两所中学、两所职业院校座落在县城的东南边,占地近3000亩,规模宏大、格局考究,集建筑美学、教书育人、历史人文于一体,起名曰学院小镇。毗邻学校的是拥有十余万人的脱贫攻坚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点,对这些区域的家长、孩子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上岗培训赋能、孩子上学深造都特别方便。

2021年,农历辛丑牛年。这是一个承载千秋、风华正茂的特殊年份,必将被世人永远铭记、永远传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

这一年的8月,一改以往总是高温难耐、烈日酷暑的高原气候,时常都会清风送爽、天降甘霖,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气候都变得湿润酥人。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8月31日,辛亥日,早晨的一场细雨把整个县城清洗得纤尘不染,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气息。下午三点,天公依照精准的气象预报突然放晴,碧空万里、煦日悬空,树绿、天蓝、路净、物阜。由乡愁集团资建的惠泽历史文化广场人声鼎沸、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学院小镇落成庆典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夏斌在一浪接一浪的掌声、喝彩声中,淡然怡然走上了发言席,向阔别多年的乡亲、乡土深深三鞠躬后,饱含深情地发表了讲话。

“……我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生活拮据,苦难的生活是最鲜活的教科书,激励我一定要鼓足勇气、坚定信念,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外面的世界。我一刻都不能停歇、不敢懈怠,读书、打工、工作、创业。严父慈母含辛茹苦、劬劳无私的付出,是我背起行囊、背负压力的强力支撑;邻里乡亲乐善好施、仁义兼职重的敦厚淳朴,是我行远自迩、行走四方的精神基石;高山大河不让土壤、不择细流的辽阔宽广,是我不畏坎坷、不惧泥泞的永恒底气。这些年,我走得越远、越久,对家乡的怀念愈深、愈厚。我深知作为大山儿女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也深知作为父母想改变困苦落实的期翼,要将这些变为现实,唯有依靠教育,才能打开这扇门、通向这条路……”

“这么多年来,我咬紧牙关在外求学、创业、打拼,可谓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波波折折。但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故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会模糊而又清晰地浮现于眼前,提醒我荣辱不惊、躬身向前,我一直想为家乡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与家乡人民共创、共享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