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六章 怀远 5 直击战争策源地,消灭战争源头(1 / 2)日月燃明首页

“几位爱卿说得都很有道理,朕心甚慰。”

听到手下三大武臣的话,王战露出了笑容。

他确实甚为欣慰——本来是打算自己说服群臣的,一直以来也已经习惯这样了,没想到,半年下来,不断的学习天文地理、了解世界形势,不断的想定各种作战情况、制定出对应的作战方案,不停地探讨、论辩,手下这些武臣居然出徒了,思想上居然成长到了这种程度,不用自己再赤膊上阵了,怎不令人欣慰?

“诸位爱卿想一想,华夏先祖披荆斩棘,为后辈留下了这片土地,岂是让我们‘仔卖爷田心不疼’的?我们可以拱手让人吗?现在长城边已是寇掠频繁,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我们要不要继续向南退?把长城也让出去,把太原都让出去,像汉朝末期一样,太原之地,胡人遍地?今日怕河湟、怕漠南漠北苦寒,把草原留给鞑虏,来日草原部落在这苦寒之中壮大了,铁蹄南下,他们的战马与刀子你们怕不怕?还往哪里退?退到临安去吗”说到后来,王战还是边说边看着郭允厚。

“这......当然不可以。”郭允厚额头见汗地说道。由不得他不见汗,谁都知道退到临安是什么意思,当年灭了南宋、占了临安的就是国朝之初被洪武太祖骑驱逐的鞑塔尔人。皇帝这是将苟且偷安的后果指了出来,那就是南宋。

“我们不愿意拱手让人,可人家偏要来抢,又当如何?我们就坐视那片山林草原中的部落不停的繁衍,不停的产生新的部落,不停的互相争杀、互相吞并,然后壮大,壮大之后又成为寇略大曌百姓的强盗,等着这些强盗壮大了再来抢掠甚至夺取华夏大地吗?等着他们像灭大宋一样灭我大曌?等着他们再把华夏苗裔、汉家子孙当做四等贱民奴役?”王战凝视着郭允厚。

“当然不可如此。”郭允厚无论如何也还是做不到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无法强辩,只能承认。

“既然不可以,我们就要直击寇掠的策源地,行治本之策,永久消除强盗产生的根源。”

“朕以前在万岁山军校说过,对敌人的仁义,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我华夏百姓凭什么就应该把草原留给敌人,凭什么等着他们壮大,凭什么就应该忍受他们一次次的入侵,生灵涂炭?”

“大秦打跑了匈奴,没有用心经营草原,到了汉朝匈奴又回来了,于是便又有了白登之围。汉武帝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彻底打垮了匈奴,匈奴一部分投降内附,融入汉家,大部分西迁,往极西之地跑了,可汉家还是没有用心经营草原,然后便又来了鲜卑、柔然、契丹、女真、突厥、鞑塔尔这些数不清的部落,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互相争杀、吞并,利用草原一点点的壮大,骑马射箭,来去如风,一旦吞并壮大成大部落,便又开始一次次的南侵,屠戮我汉家百姓,抢占我汉家江山,故事一次次的重复。”

王战看着郭允厚,语声低沉,拳头轻轻地捶在御案上,几摞奏疏被拳峰碰得散乱。

下面一众万岁山出来的武将都知道皇帝说的这些,此时再听闻,却已经是在德胜门大胜之后,是出塞犁庭扫穴之后,心潮俱是澎湃不已。

“敌人从哪里出发,我们就打向哪里,直击战争策源地,消灭战争源头。朕练兵强军,扫平山林草原,使山林草原皆受华夏教化,皆成华夏之民,彻底消除南侵寇掠的根源。从此无论中原农耕、草原牧马还是山林渔猎之民,同为华夏,同心协力,和睦一家,永无争杀,朕以为,这才是真正的长久的仁义。郭爱卿......以为如何?”说道最后,王战缓缓地问道。

“圣上,华夏之、中国之,终究要出塞,要大军征战,然后要经营,要中原输送巨量给养。远离中原,靡费甚巨而收获甚小。览诸史册,汉家强盛之时东西南北纵横万二千里,瀚海大碛俱为王土,然终究因不堪重负而弃之,强如强汉如此,强如大唐亦如此。且天下四夷各有风俗,若非要‘华夏之、中国之’,臣以为......一者负担沉重,难以长久,二者......似乎有些霸道,天高地远,圣上如何能变夷为夏?夷狄不愿又当如何?”郭允厚再次说出了一番令王战诧异的言语。

“微臣附议。”蔡毅中附议。博士邓光舒、王裕心等人亦随之附议。他们极其警惕、极其反对皇帝言语中显露出的“野心”。在他们看来,那野心就是穷兵黩武的苗头,就是百姓即将困苦的先兆。

“哈!”王战险些被气乐了。

王战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郭允厚、蔡毅中等人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