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隋王朝的灭亡(2 / 2)唐朝风云录首页

首先是前线补给要跟上,将补给基地设置到辽东古城,其次,不再亲自指挥,直接放权给前线的诸军大将,该打还是该受降由前线将领自己决定,只要推平高句丽,最后招募精锐的军队,不需要像上一次那么多人,搞得都不知道怎么指挥了。

这一系列的调整部署下,隋炀帝也是再一次信心满满,重拾男人雄风,势必数月就可拿下高句丽,自己就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甚至可以盖去自己夺位不正的污点,成为千古一帝不再是空谈。

隋炀帝又是万万没想到啊!国内的杨玄感造反了,杨玄感负责的粮草自然到不了前线,最重要的是他自己造反就算了,还拉上隋军的兵部侍郎斛斯政,斛斯政害怕事发被治罪,于是叛逃高句丽。

兵部侍郎斛斯政掌握着隋军大量的军事机密,他这一叛逃,相当于告诉高句丽要怎么样去攻打你,这仗的确没办法打一点。

于是第二次东征高句丽之战,在即将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又失败了。

隋炀帝懊恼不已,是个男人心中的火气都很大。于是下令集中全力扑灭国内杨玄感的叛乱。

此时隋朝就犹如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般,各地都在爆发农民起义。但隋炀帝不承认天下数万万百姓造反的现实,当然他也没把农民起义当回事。

公元614年,隋炀帝不顾朝臣的强烈反对,下诏再次征发高句丽,下令天下军马一如前例,向涿郡方面集结,同年三月,当隋炀帝抵达涿郡,准备再次东征之时,才发现了他内心一直刻意回避的问题:军队数量锐减。

不是各郡县不肯派兵参战,实在是各地农民起义太多了。家都要没有了,还在那里打高句丽。

被迫到达涿郡的士兵也没办法,有的直接不听军令,有的直接逃亡。战争还没开始打呢,就先杀了很多逃兵。导致战争的进程被大大拖延。

高句丽的国王也遣使请降,并献上隋朝的叛臣斛斯政。原因是前两次高句丽经历前两次大战,虽然勉强不败,但实在是国力弱小,被这战争搞得身心俱疲,没力量再打下去了。

隋炀帝也心想如果战争真的持续打下去,隋朝也许会将高句丽灭国,但以隋军现在的状态,也将只是惨胜。国内已经是处处农民起义,万一再来个杨玄感之乱,整个隋朝真的将会断送在自己手中。

于是隋炀帝接受了高句丽的请降,并下令退兵不再进攻高句丽,前线诸军也退回境内,第三次东征高句丽也就此宣告结束。

持续近四年,征发人力四五百万人,更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东征终于画上了完美句号。隋朝实际上没有实现东北的稳定,消灭高句丽的目标,反而加剧了国内矛盾,导致了国内爆发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