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八韵诗写得堪称完美,即使按照状元的标准来看,也不遑多让。
但是…
仅以时人的评价来看,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到了京城以后,他整天就和公卿家无赖子弟宴饮酣醉于青楼娼家,没干过一点正经事。
说实话,就在第一场诗赋覆试时他喧哗考场,王起就想过直接剥夺他的资格。
王起对于温庭筠的坏印象,早在数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当时唐文宗为庄恪太子李永寻太子师,任命王起为太子侍读,教导太子为人处世,也教授太子习书作文。
结果太子不知道咋回事结识到了温庭筠这尊大神,开始耽于享乐、游宴无度,经常师傅讲书他迟到,还没讲完他早退,惹得不少教太子读书的人纷纷辞职。
唐文宗李昂是一个非常勤俭、朴实、尊崇儒学的皇帝,素来不喜游宴之事,这直接导致文宗厌恶太子,最后太子李永在忧惧中逝世。
太子死后,文宗无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文宗之皇弟、当今会昌天子能即位,似乎还得感谢一下温庭筠带坏了曾经的太子……
王起不是很在意那个“太子侍读”的位置。这不是多大的官,而且王起为人不贪财也不恋权。
但是温庭筠这个名字,倒是从那时起就牢牢地刻在了王起心中。
孔子认为一个士,也就是读书人,应该修行道德文章,道德为先,文章为末。即“太上立功,其次立德,再次立言。”
温庭筠的文字是极好的。但是文章毕竟为末,德行为先。如果让他做官,还不得把官场搅得天翻地覆。
王起思虑再三,最终则是另外在案上清理出一块空地,作为搁置待商议地区,将温庭筠的卷子放在上面。
……
在进士科举阅卷中,主司、也就是礼部知贡举具有最终决定的权力,众试官也有商讨之权。
在每一个进士名额确定之时,每一个试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毕竟难得一次上面没有硬塞几个关系户下来,而且名单也不用送交宰相查看。主司和试官可以自由地商量最终录取人选。
“王主司,袁州举子卢肇的文章经一致评定,宜乎立为状元。不知意下如何?”
王起点了点头,看来众多试官的看法和自己比较接近。
卢肇除了文章好,试贴策论也不错,更重要的是他身份合适、名声也极佳。
如果说王起是当代仲尼这样的模范老师,卢肇就相当于当代颜回这样的模范学生。
不过也有试官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我朝录取进士,向来以诗赋、文采为先。这温庭筠、李忆昔的文章,锦绣流丽,点为状元也不遑多让啊。”
王起闻言没有开口,而是看向了诸位试官。虽说他是总决断者,但他还是想听听众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