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李相公(1 / 2)大唐会昌首页

长安的夜色渐深,各街坊都已经关闭了坊门,巡夜的梆子声隐隐传来。

宰相府邸上,李德裕让侍者带着卢龙来客先到廊房歇息,自己则是披上了一件衣裳,挑灯研墨。

卢龙是唐朝东北重镇,内外部都承担着很重的压力。契丹、奚、室韦、回鹘都是卢龙要直面的潜在外敌,而这里也曾经是安史叛军的大本营。

现在正是国家的多事之秋,回鹘人看起来很不安分,南下究竟想干什么不好说。

自从去年末卢龙兵变,士兵杀其节度使,还没有能有人坐稳这个位置。这时候卢龙可不能出大乱子。

按理来说,朝廷现在对河北三镇没有管辖权,但李德裕坚持没有把节钺授予那些暂时被推上位的家伙。

他等的就是现在!

不多时,一封推举张仲武为卢龙留后的奏书写完。李德裕立即吩咐下人送进宫里,一定要争分夺秒,最好让天子明早一起来就能看到。

这是个朝廷把手伸进河朔、数十载难逢的机会。张仲武是素有威望的幽州旧将,他会是自己等待的那个人吗?

做完了这些,李德裕想起了今晚的科举考试。本想亲自去向举子们说两句,但是卢龙的情况至关重要。

后人多认为牛李党争中牛党代表寒门利益,而李德裕站队的是门阀利益,其实这太片面了。

李德裕反对的是进士浮华。且看近些年进士科所录的那些人,有几个是真有本事的?要么是上位者硬塞进去的关系户,要么是到处搏名投靠的家伙。

寒士?真正勤勉苦读的寒士,早就被郑注这种争权误国的“寒士”给压住上升之路了!

李德裕对真正的寒士是不留余力提拔选用的。不然“八百孤寒”这个典故怎会出自李德裕呢?

李德裕想起了他在入朝前淮南节度使的任上,授予那些举子资格的扬州士子。

自己对每个可能的人才都亲自过问,并为选拔出的举子亲自写下文解书状。

那个叫作李忆昔的年轻人,虽然年轻但苦读十载,对国家大事也很有看法,倒是很有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想到这里,李德裕深吸了一口气。

罢了罢了,既然规定了宰相不干预科举进士,那么就不要多想此事了。他们的前程,就看各自造化吧。

“相公,上元京畿放灯安排,可还有改进之处?”有下人来问。

李德裕看着将满的明月,吩咐道:“就按照往年的惯例来办吧。”

……

李忆昔在接下来两天逐一通过了进士科的剩下两场考试。

唐朝进士科一共三场覆试:诗赋、试贴、对策。

进士科规定初场通过才能进二场,二场通过才能进三场。

自从中唐起,诗赋这项最具决定性的考试就被放在了第一场。这也是有方便阅卷的意思在里面。

试官首先把没能写完八韵诗,还有写得狗屁不通、话都说不连牵的卷子快速筛掉。这一般就要筛掉一半的举子了。

李忆昔的那一篇很自然地通过了。至于试贴、对策,其实不是很难,反正李忆昔是这么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