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收获(2 / 2)猗园旧事首页

玉米秸秆被点燃了,火光冲天,灰烬飘落。燃烧时秸秆噼啪作响,娟子能听见那水分未开透的秸秆被烧得出水的“滋滋”声、火苗“哔啵哔啵”的燃烧声,甚至蟋蟀向四下逃窜的“叽叽”声。娟子不免有些心疼。

有些人家,就比较“财大气粗”,秸秆全部都不要,直接焚烧。美其名曰:秸秆还田、无机农家肥料。其实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每到收获的季节,刘庙村就被烟雾笼罩,有时候雾气弥漫在头顶上,和炊烟混合在一起,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哪个。

后来,没过几年,秸秆就禁止焚烧了,“罚款两千元、拘留十五天”,到处悬挂的条幅,镇里巡逻车喇叭不断地播放,终于不用再忍受那样的痛苦了。

玉米收获到家里,只完成了一步,还要晾晒、脱粒。娟子记得小时候,玉米脱粒是件极其麻烦的事情,那时候把晒干的玉米棒子倒在大薄窂子里,用一个像擦丝器那样的,只不过用的地方是一个钩子,用这钩子穿过玉米,转动玉米,隔行疏下,再用手把只剩下一半的玉米剥下。那童年的无数个夜里,娟子有时候困了睡去,家里人又干活干到大半夜。真是辛苦!

多年以后,当娟子看到新东方的中英文主播董宇辉说“谷贱伤农”时,回想起曾经童年的点滴往事,才明白有时候农民的精耕细作,并不能使人致富,古代“重农抑商”确实也有道理啊。

不过现在,农村已经有了玉米脱粒机了,它虽然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脱粒,但是噪音巨大,玉米棒子放进去声音更大,娟子每次不得不在耳朵里塞上卫生纸。

玉米脱好了粒之后,玉米粒就可以晾晒好,拉到粮站去卖。家里没有水泥地的人家有时候会把玉米粒拉到马路上去晒,虽然会占据一小半的路面,但是也是没办法。考虑到实际需要,政府不能禁止人们晾晒,后来允许错开晾晒,但不允许放酒瓶子,树棍挡路,以免发生意外。但是有个别讨厌的老妈子,总是“顶风作案”,汽车压碎了一点点粮食,其实不打紧的,她却不依不饶。

玉米稡子则晒开了烧火,很好用。只不过脱粒机用久了就会间隙变大,脱粒就不那么彻底了,如果玉米棒子不够干,可能每一个上面都残留一些,这时候就要挨个抠下来,也很费时间。娟子总是想,什么时候玉米要是也有联合收割机就好了。

除了帮家里干活之外,娟子很喜欢上地——爸爸妈妈拉着架车子,娟子躺在车厢里,看到移动的云,两旁的树,甚至飞过的鸟。有时候,如果不干活就在大树下面玩、乘凉。

黑杨树被风吹过沙沙的声音也很动听,仿佛那风一吹,收获的季节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