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中)(2 / 2)煦仁纪要首页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说。”又沉默了很久的张贞此时斗胆献策,宣宗点头,示意他先说下去。

“陛下,臣以为此案的确与高宗朝有所不同,一概而论顾然不合适,民间舆情也不容忽视。不如先这样颁布下去,待个把年后,寻个天时地利的好日子,让全国百姓沾沾陛下您的光耀,大赦天下——此种包括‘不得复用’的考官们便可。举国欢庆的好日子,距离今年此事时间又过去,百姓们大抵是记不得的。这样一来彰显了您的公正严明,二则为国家保全了人才,兼具好处。再者,放京官们去地方历练一二,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好,好,好,”宣宗边鼓掌边回到御座上,“正应了朕心中所想。只是不知朕这右相张卿,顶着‘贞’的名字,言辞考虑竟能圆滑至此。”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但遵先师‘君子贞而不谅’一言,并非拘泥行事罢了。”张贞低眉,以挑不出错的姿态恭敬应答。

“好一个‘君子贞而不谅’!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确实不如爱卿啊。”宣宗仍是继续称赞下去,顺带扫视了底下一圈人。“就依右相所言,原样拟诏罢。”他心情肉眼可见的好了不少,可惜并没有带动在场的臣子——以沈澜为首。完全没有被当朝天子的轻松所感染,他的思绪早已游走在三界之间,忽的听到东北角似乎又传来些许声音,并不确定是木门还是风发出的。抑住内心的困惑,他与同僚一道再次颂圣。宣宗似乎是沉浸在又敲定一桩事情的喜悦之中,又改回了那种文治做派。后续的讨论无非是,既然此事已经发生,如何进一步改进科举制度来杜绝此类行为。没了方才的针锋相对,倒是进行的顺利。沈澜知道他要是现在不说些什么,大抵明天这个岗位他就别想坐了,拿出了一直以来朝廷针对科举舞弊的二件套:增设考官人数,同时加大犯事连坐惩罚制度,以期促进互相监督。

“臣再提一点:誉录院后续,应不保留错字别字,以防止此种‘暗号’再次出现。国家擢才,当看文章实质,誉录已掩盖了举子书法的外在,一二单字的谬误实在算不上什么。若真有错字连篇,而言有其物者,陛下也自可定夺。”文晏娓娓道来。

“可以……这个可以——只是沈卿所提,朕倒是有隐忧:考官愈多,阅卷时风格愈发迥异,天下考生疲于应付,大抵不是最终策略。”他将目光移向沈澜。

“皇上圣明,”沈澜从脑海深处搜出这个问话的对答策略:“臣亦考虑过,此外还有考官之间相互防范,不当诬告等隐患,故细节还需礼部仔细打磨,近日必呈上来。”这个样板流传了应是多久?四十年?五十年?或许比景朝存在的时间还要长些,可谓屡试不爽。宣宗大抵也是劲头过了,有些疲乏,草率地同意此事。转望向众人,声音此时透着些拗出的老成:“诸位爱卿,时间也不早了,各自回去办事吧。”

“是。”这一声回得十分响亮,各自行了揖礼,雁行出去。

这里只剩下了景宣宗和默默站立在一旁的李修元——不尽如此。

独处时,宣宗似是突然卸下了所有气力,连带着那“发自肺腑”的喜悦,只是径直走向鸣琴殿东北角的那扇门,轻扣三下。里面迟疑片刻,随后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衣服摩擦声,门从里面打开。

景朝的皇后吴氏,一脸震惊地看着她名义上的夫君,景朝天子。后宫女子本不应来外朝,更不应旁听天子与朝臣议政,但宣宗却不顾祖宗例法、世俗争议,偏生将她引到这侧书房中,听了全程。起初,她本想捂住耳朵,但既然不想让她听见,不带她来外朝即可,又没了辙。如今听见三月科举舞弊案的议事,即使只能听见声音而无法辨认人,她也实在无法保持那一套宠辱不惊、贤良淑德的状貌。从吴氏见到宣宗表情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这是刻意安排的。

“皇后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