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1 / 2)坝河西首页

周聪到了要毕业的时候了,他的论文成果早都够了,导师也推荐去BJ的另外两所更好的大学经管学院任教。从历史用人计划来看,按照他的成果数量和质量,进入这两所高校任教是没有问题的,导师也信心满满。如果成行,这就是导师培养出来的应聘教职最好的博士生,在学院必定会再传佳话。

但是,周聪的时运稍微差了那么一点。2008年的金融海啸来的不合时宜,美国大型投行、资产管理公司都在纷纷裁员,用人计划几乎全都冻结了,很多原本去业界的美国名校经济学博士生也只能去学术机构谋职了。原来的就业市场均衡被打破了,如此众多的顶尖高校博士生一下被推向了学术市场,使得学术市场的就业压力直线上升。

在周聪还没毕业之前,这所顶尖高校的院领导看了周聪的研究成果也都初步同意接受周聪成为助理教授。但是,到了用人通知发出去之后,一下收到了大量的美国顶尖高校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这些学生的发表成果没有周聪的多,但是有两个条件是周聪比拟不了了。一个是他们都是洋博士,而且是美国顶尖高校的洋博士,周聪只是一个土博士。第二个条件是,周聪的发表成果虽然多,但是全都发表在中文期刊,英文期刊尚没有成果发表。当时的中国一流高校都瞄准了国际学术期刊的发表记录作为研究实力的代表了,国内最好的期刊也就相当于国外的二流甚至三流期刊。这对周聪来说就是一个硬伤了。

国外洋博士也没有发表记录。这很正常,行内人都知道经济学博士的第一篇正式发表的文章往往就是就是博士论文的修改版。这和理工科的博士生相差很大,理工科博士生在求职的时候已经有一大堆发表成果和顶会文章了。但是,经济学论文发表的难度要提升好几个数量级,主要就是这是一门最像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要求学生同时对技术手段和社会问题都有着相当深的理解。技术的手段还可以靠学习来解决,像周聪在国内接受教育也能在技术上做好准备,但是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观察就需要一定的阅历了,更何况要把这些观察的结论用数学的语言给展现出来,这就是难上加难。

正因为经济学有这样的特征,因此用人单位往往不会以是否发表文章作为聘用标准,而更多的是看出口院校的学术声誉、导师的推荐和求职论文。当然,国内的老师要读懂这些最新的求职论文难度不小,这有点像数学论文的审稿一样,经常一篇论文的审稿期就有半年,不仅仅是审稿人工作很忙,而是要去推导一次这些公式就很费时间。国内的应聘评审小组就更多地看出口院校是否有名,导师是否是这个领域顶级的学者,大家默认的是强将无弱兵。

这样一来,周聪的优势地位就被削弱了。最终,这个高校的领导也不好意思,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就是先去美国或者这所高校来读一个博士后,等三年博后出站之后,到时候再看英文发表记录来决定是否转为教职岗。

周聪感到有些挫败,但是他觉得他能接受这个挑战。他的女朋友天天忿忿不平,说这些高校是没有识人之才,全凭名头来挑选人才。周聪导师也担心夜长梦多,万一之后回来的洋博士越来越多,各个高校的进人标准都会越来越高,这样周聪可能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高。因此,他建议周聪留校。周聪这所学校虽然不错,但是毕竟不是国内最好的两所大学,周聪之前看着自己的发表记录,觉得自己进入这两所大学任教没有太大问题。不夸张地说,这两所高校的大部分老师也就辛亏毕业时间早,就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周聪相比,还真比不过。但是,有什么用呢?只能怪周聪晚生了几年。

在这种忿忿之中,周聪也同意留校。毕竟这也是中国的一所著名高校,也能解决北京户口。留校之后,也就正式变成了新北京人。这对农村出身的周聪来说,也算是平步青云了。由于周聪在学术上的早慧在学院里早也是尽人皆知,因此当周聪导师给院领导提出留校建议之后,学院毫不犹豫就接收了周聪,学院觉得自己捡了个宝。要不是金融海啸,周聪就去另外两所高校任教了。这是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周聪就正式成为这所著名高校的助理教授。

这一年,周聪父母到BJ来参加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两二老饱经风霜的脸在礼堂里是那么的不和谐,一群青春洋溢、踌躇满志的新科博士中挤进了这么两位老人。周聪都不忍心去直视他父母的脸。他也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他父母明显更加苍老了,腰也更弯了,父亲的牙齿也掉了好几颗,额头上像刀刻一般的几条皱纹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他父亲还专门去买了两身衣服,但是怎么看怎么不得体,不过大家也都没有嘲笑他们,因为他们有一个让他们的同辈难以企及的优秀儿子。

周聪父母给导师带了一点家乡的特产,也就是一筐土鸡蛋。不值什么钱,但是大热天千里迢迢地从农村小心翼翼把鸡蛋带到BJ也让导师非常感动。在谢师宴上,导师动情地说,周聪是他从教这么多年来最优秀的学生,没有之一,这一方面是周聪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他父母教育得好的结果。两位老人不会说普通话,但是大体能听得懂,只是憨憨地笑着,不停说着这是周聪的福气。

周聪父母和女朋友父母也正式见了一面,女方父母没有歧视农村人,反而为这两位农村老人在艰难中培养出周聪这么优秀的年轻人而对两位老人非常尊敬。他们对周聪的人品也非常放心,周聪一看就是一个淳朴的农村人后代,在BJ快十年了,也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习气,还是保持非常朴实的状态,每天背着双肩包,两点一线。他们也放心把女儿嫁给周聪,两家商量了结婚日期。婚礼就在BJ办,到时候周聪父母来BJ,其他亲戚朋友有愿意来的也欢迎。

成舟这一年是灰头土脸的,被部分粉丝骂成狗了。有人还扬言要去举报他,以前还维护他的老粉丝现在也很少再出来帮他说话了,毕竟都亏了大钱了。但是这些曾经赚过钱的老粉丝大多都还还理性,愿赌服输,而且也认为这也不是成舟的错,当时所有人都被牛市冲昏了头脑。虽然还没有人去举报他,但是成舟天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这种举报虽然查无实据,但是公司一般都会选择息事宁人,第一时间就让有可能影响公司声誉的人离职。成舟现在根基不稳,在公司无一官半职,就是一个最基层的销售,如果有人举报他的话,不会有任何人帮他说话。好在所有人都亏损,也不仅仅只有成舟的粉丝在亏损。大家还是认为这是外力,非成舟可以控制。

在市场熊市的时候,整个市场的交易量都是极低的,成舟必须把目光转向机构客户。他利用他的校友网络,寻找有业务合作空间的校友。现在大家都很难,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校友也都面临巨亏,也都灰头土脸。资产规模和交易量都大幅缩水了,金融行业从业者又从金融精英沦为了金融民工了。之前的扬眉吐气,现在又变成了集体自嘲。

好在当年10月,国家看到发端于大洋彼岸的这一场危机不仅仅是几个投行的事情,而是系统性的风险,是全球性的风险,出口订单眼看着就不断下滑,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政府适时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这又是一场资本的盛宴,各路资本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下,市场变的活跃起来了,投资者的亏损也在收窄。涨幅虽然不小,但是和之前的亏损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投资者情绪再也回不到之前的疯狂了。成舟的顾问生意也干不下去了,大家也知道了,成舟不是金融神童,也就是一个专业的普通韭菜而已。成舟的业务也没有怎么恢复,奖金是相比于之前大大缩水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公司还是最头部的公司,薪资相对于其他行业和行业内其他的公司来说都算是高的。现在算不上金饭碗,但是至少还算一个银饭碗。

马梁通过减持家电公司的股份和定向增发套现了很大一笔钱,他也没着急投资。单从赚钱数目来看,他已然超过他父亲的成绩了。当然,他还是愿意和他爷爷交流,而总是觉得他父亲只是一个银行人而已,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套现之后,马梁没有什么事情,闲来无事,他报名了最著名的商学院的总裁班,去充充电,提高认知水平,当然也是拓展拓展人脉圈。

总裁班的学费高达50万。周聪一听到这么贵的学费还不停劝他,说这种项目基本就是批发帽子的生意,什么都学不到,还不如自己看看书。周聪想的是他一年的工资才不到20万,马梁的学费要抵他两年半工资了。当然,他只知道马梁抓住了时代的机会,赚了一大笔钱,但是不知道究竟赚了多少钱。这点钱对马梁来说,压根就不是钱,只是一点点交际费,和每年花在高尔夫上的费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