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若千,科技日新月异,真正没有进入网络时代的事物,恐怕只剩下逻裟的这两座世界遗址。
关于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参观,无疑需要请一位资深的导游讲解,也因为这两座遗址的宏伟以及背后历史的宏观,不得不花费半天时间来详细讲解。于是对于导游们来说,尽可能地多拉点游客是他们工作需求,对我而言,自然是不太舒服,我能接受开始前人数颇多,但唯独讨厌在游览过程中再拉客的行为,当然对于那些全程蹭听的也只能保持中立。
这两座遗址相隔不远,其中历史讲解的重合度也很多。
首先,关于这两座均是白墙为主,就得好好说说这其中的缘由。大抵来往的观光客都曾对这牛奶墙有着深厚的兴趣,在我们开口之前,导游便开始先行解说,
这里的牛奶墙顾名思义确实有部分含量是牛奶,但仅占百分之十,主要成分都是石灰,自然也尝不出牛奶的味道,更多的可能是其他观光者的唾液吧。至于为什么从未沾惹污秽,也是藏族人民的信仰之一,他们每年会选择一个吉日对其重新刷砌。
不过相较于大昭寺的一两层高楼,位于中心位置最高海拔处的布达拉宫要显得更加宏伟。
布达拉宫虽然整体以白色为主,在其高端依旧有着红色的外墙,也有黄色的墙体,仔细看宫殿上空,它还有一个黑色主体。这些鲜明的颜色张扬富有生命力,正是藏族传统的生命力,他们从不畏惧高寒,也未曾放弃这份独俱民族特色的信仰。我不敢说绝对的,但能像他们这般信奉佛教的没有第二个。
因为,我见过,在那条公路上,需要开车数几个小时的路程里,他们以最传统的叩拜方式去往远在天边的逻裟。我无法质疑这份信仰,也无法不为之动容。也就是这一刻,我忽而明白,什么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尽管导游讲的很细致,历史的跌宕起伏富有逻辑,我其实记不得太多,就像此刻如果让我详细去写那段历史,我只能说抱歉,已经忘了,可我什么不会忘呢,就像我亲眼所见的主观意识。
从他人口中了解到的,转瞬即逝,因为我不理解,我无法站在他的视角去想象,想象太过空泛,从而没有实感,才不得不让人无法拿捏。李白笔下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何尝不是他亲眼所见,微雨朦朦,薄雾皑皑,青山依依,陡然一抹清泉飞流直下,又渐隐其中,究竟是海市蜃楼,亦或者琼瑶阆苑。
所以,当我亲眼看见人们的信仰,才知道传承至今的那些宗教信仰究竟为什么可以源远流长,他们支撑的又何止是一方动力。人们朴质的笑容纯粹到如同高原的空气,他们没有歧视,也不会知道外面的残酷竞争。
我想要合照的时候,他还是同意了,尽管之前他已经合影过很多人,并且此刻他已经打算起身继续前行了,但是他依旧没有驳回我的请求。我也不知道他是看我面色苍白,还是因为我的真诚。
说实话,我还是后来看相册的时候,发现自己那时候虚弱的有些惨白,我还在想那时候的小团体里的大哥哥大姐姐都那么照顾我。我以为是导游开始的提醒——我说了自己高反有点严重,需要慢慢上行——他不会走太快,每隔一段就会停下来休息,但一定不会耽误大家时间,保证在两小时内结束。
两处整体规格大差不差,记载的壁画也是一脉相承。哈达分为五种颜色,也是构成壁画整体的五种颜色,在文成公主经过的日月上那里有一个巨大的“五色经幡”,缘起于藏族先民崇尚自然的仪式,后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特有的藏传佛教器物,具有祈求福运吉祥的寓意,由“蓝色”、“白色”、“红色”、“绿色”、“黄色”五种颜色印有经文的布条组成。倒影在湖面随风而动,经幡舞动的声响在这山间盘旋,在耳边跌宕。
殿内禁止拍照和戴帽是对神佛的敬仰,这也是殿内至今能够保持壁画鲜艳夺目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很喜欢这里的一点——著名景点的地方已然忘记了来观光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感受,而不是所谓的打卡留念,走马观花。
大昭寺内的供奉等身佛虽然不能媲美布达拉宫内的等身佛像,但也都是金身加持,有香油供奉,并且不逊于布达拉宫。由于起初的寺庙并不大,供奉的也不多,后来增添的都是藏族人民自己筹资打造的佛像,所以殿内显得狭小拥挤,有不少新修缮的痕迹。当然,也有被磨的噌亮的地砖。
另外,在大昭寺内,也可以开光。这个找导游就可以,当然要有好运气,一般开光时刻都是有预约。就是说,一些等身像是不对外完全公开的,这里的“门”也相当不一样,是由厚重的铁链隔开,并且有专门的警官看守。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我当时把身上所有能带的都给了导游,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觉得有用。但总用一种buff加成在身上了,身心愉悦也是医嘱之一。
大昭寺的浏览速度很快,介绍壁画的同时,拜一拜各个佛像,听一听佛像的起源故事,就差不多结束了,抵达金顶便是最后的观赏点。纯金的,在阳光的折射下更是熠熠生辉,耀眼夺目,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显得更加明亮。
布达拉宫有十二层楼,走走停停的故事里,也就没有那么高了,内部通体有些昏暗,佛像的光泽不是很透彻,但他的宏伟程度简直不是一个阶层。不能想象高二三十米的大型佛像全身镀金,通体镶嵌各类宝石,这简直美到心坎了。
也就是这一刻,我深知,人是一个感官动物。图形的复刻率远比文字更高,我虽然只是模糊的知道“转世灵童”的选举机制,还有离开故土的谁谁谁,但是所经之地,触目惊心的壮观却深深刻在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