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逢赶集,街边两侧的商铺慢慢都开了门。
街上的行人也开始多了起来,除了一些商人,大多都是周围村寨的村民,用一些特产来换取必须的生活用品。云岭各地农田甚少,当地人靠山吃山,除了农作,便上山采药打猎,填补家用。
木秀林平日里就经常跟着小镇的一些赶山人在山里转悠,采集一些常用的草药,除了自己使用外,还可以卖给外地的药材商人。
说起来,小镇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百十年来,连地方部族的头领都无心派人经营。
十五年前,神武皇帝一统九州南北后,四夷臣服,远在西南的濮部为了避免战火,也主动献上了降表。濮部地方偏远,山水纵横,驰道难以修建,帝国遂在此设置彩云郡,名义上归属朝廷管辖,实际上仍然由木府等地方部族自行治理,只需要每年向洛阳献上些山里奇珍即可。
直至十二年前,彩云郡献上的贡品中,有一种制成饼状的特殊茶叶得到皇宫里某位贵人的喜爱,并赏了一些给朝中大员。据说那位贵人喜欢用雨水泡茶,又因为不知道茶名,官员们便称之为普雨茶,取阳光普照、雨露均沾的意思。又有人解读为普天之下,阳光雨露,皆是君恩。
有了贵人的金口玉言,又有官员追捧,这种茶叶在极远的京城,竟然有了与几大老牌贡茶同台争香的名声。
而那茶叶,正是小村庄后山里的特产,在当地原本只是一味中药,多用以清热解毒,消食解酒。
郡守大人知道此事后,大喜过望,当即顺水推舟,将这种药正式改名为普雨茶,当做每年必备的贡品。不止如此,这个刚到彩云郡不久的郡守还免了小镇三年的税赋,并向村里的族老承诺,只要将那些茶树经管好就是大功一件。
于是,小村庄慢慢的变成了五脏俱全的小镇,建起了客栈、酒家、商行,后来甚至有了学塾。
木秀林终于清扫至长街的末端,那是用巨大青石铺就的十余级阶梯,个别青石上刻着某年涨洪水的最高水位和日期。
从北至南的江水,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间飞奔,到小镇这里因为大山阻隔突然转了两个大急弯,最后向东而去。东边地势平坦,水流放缓,河面渐宽,所以小镇这里成了一个天然的码头。
说是码头,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渡口,唯有两根看起来有些年代的大石柱上,各拴着一条停泊在此的木船。两根石柱间穿了一条铁链,上面挂了一口大钟,大钟顶部雕着一只模样甚丑的玄龟,原本龟背上还有一些纹路,结果被来来往往的人经常用手触摸,而今已是光溜溜一片。
春分已过,采茶的季节已经来临,远道而来的茶商,这几日也陆续抵达小镇。
这些中原的茶商财大气粗,大多经益州驰道抵达木府,然后再转道小镇。有需要的话,郡守府还会派人沿途护送,以显重视,毕竟这茶树可是摇钱树。
也有少部分茶商,直接走从蜀中前往南诏的先秦古道。由于前朝战乱,这条崎岖古道年久失修,沿途人烟稀少,并且常有猛兽出没,行商们需要跋山涉水,晓行夜宿,但好在不用缴纳一笔不菲的驰道费用。世道如此,活在底层的芸芸众生,挣的也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辛苦钱。
而小镇这个渡口,就是古道的必经之路。少年这几天划着小船来来往往,渡了十几波行商,挣了不少铜板。为此,还被岸边铁匠铺里的老铁匠打趣,抢了自己挣酒钱的机会。
木秀林坐在青石阶梯上,想着书里对玄龟的描述,龟同归,既求健康长寿,也求游人平安早归。
想到这里,木秀林有些怅然若失的笑了笑。他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该归向何处,就像他不知道这些鹅暖石来自哪片山谷,随江水去向何处,是沙滩,是海洋,还是像脚下这样的道路。
在少年六岁的时候,青竹先生便告诉他,自己是在渡口这里的大钟下被捡到的,当时还只是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襁褓里就放了一本怪书和一枚玉佩。
所以,小时候的木秀林,总盼着某一天能够见到自己的父母,于是经常到渡口那里去等着。等得无聊的时候,他就在沙滩上捡一些有颜色的石头打发时间,回家的时候揣在兜里,然后铺在香樟树下,还细心的摆成各种图案。
时间一久,香樟树下的漂亮石子越来越多。小镇的孩子们也不甘落后,开始去沙滩上捡石头,比谁的更多,谁的更好看。
某一天,有人在沙滩发现了玉石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下子,连一些大人也加入到了沙滩寻宝的队伍。甚至,当这些大人被告知那是假消息时,小镇居民捡石头的热情竟然不减反增。
谁也不想河里的无主财宝被别人抢先捡走了,于是,不论大小,只要看起来像是有玉石的石头都被搬回小镇,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放了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