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节外生枝(1 / 2)洪流卫首页

因为掌柜的随时要起夜为客人提供服务,所以灯亮着。陈寒没有管他,只是想提醒他而已,来到了一棵柏树下,摸索着爬了上去。

陈寒住的那个院子靠墙的窗口下面、门边已经堆满了易燃的柴草,几个人分别拿着火折子开始点着,随即人开始撤离,从侧门出去。

陈寒往上爬了几米,坐在树丫上,火光中,看见院墙外面与客栈门口并排的道路对面停着两顶小轿,其中一顶陈寒在府军的营地见过,另一顶陈寒没有见过,那个人跟一个留着小胡须的汉子低声地说着什么,似乎相谈甚欢。

火光冲天,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此时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的掌柜,回过神来,哭喊着:“走水了!走水了!”

趁着许多客人惊慌失措地跑出来的时候,陈寒也跟着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客栈,就看见了对面换了衣服盯着刚刚离开小轿的许佳馨。

陈寒跑过去,许佳馨看见了陈寒,惊喜道:“公子,你没事?”

“笑话!本公子有事的话,还是公子吗?”陈寒搂着她,许佳馨娇羞地掰着陈寒的手指,娇声道:“这是大街上呢!”

黄静怡和黄静萍远远地跟着,陈寒让她们远离陈寒,跟着小轿七转八转地就到了城北的一个院子外面。

陈寒判断的不错,那个小胡子果然是混社会的,两个抬轿的和两个打开院门的,都带着江湖习气。

朱二宝原名朱雄,是洛都县柳叶渡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五个,他是老二,小名叫朱二宝。家里几分薄田,因为老大是长子,所以薄田被换了银子说了媳妇,朱二宝就只分到了一间土房和一条破船,以打渔为生。

一开始打的鱼就在镇上卖,但是镇上本就是在宽阔的瀛江边上,会打鱼的不少,而且他年纪小,势单力薄,所以赚不了几个铜钱。

混了两年,朱二宝觉得这样不行,听人说县里卖鱼的话利润大一些,所以就尝试着挑着木桶去洛都县卖鱼,来回五天,第一次卖鱼,朱二宝发现确实赚的多一些,所以他想着以后就来洛都县卖。

不过,单是一次性挑着卖,也卖不了多少啊?而且来回时间长,所以叫了同村的朱五宝也是他的堂弟,两人整了个木架子车,凑了些银子收了些鱼,运到了县里,由于鱼肥且价格便宜,两人一车鱼卖完,分了钱,相当于一个月的收入。

可是好景不长,被县里的鱼贩子给收拾了一顿。后来,不甘心认输的朱二宝,

有人说,每一个人的第一桶金来的都不光彩,别说混社会的渔霸朱二宝了。搬到了县城里,买了院子,有了一个霸气的名字朱雄,

良田数百顷、手下兄弟近百人的朱雄被朱志高找上门,一个有心巴结和三十顷良田的许诺,一拍即合。

朱雄的院子很大,后院似乎还有空着的。陈寒四人翻进去,推开一个院门住了进去,反正不用开灯的。

大火是烧了,坐在县衙后堂的魏建军听说里面没人,气得将手里的茶杯扔在了地上。

朱志高看着他,魏建军面孔狰狞:“就是翻个底朝天,也要将她们找出来。对了,四门也要加派认识的人守着,千万别让他出了城!”

数十府军和捕快,开始了全城海捕,任凭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陈寒就在朱二宝的府中。

董书以及高博文等比陈寒想象的来得早,北门是去帝都的方向,西门是陈寒来洛都县的方向,所以两个城门看得紧一些。

黄静怡、黄静萍以及许佳馨分别单独离开,黄静怡和黄静萍回风云观报信,主要是担心陈树波出什么幺蛾子。而许佳馨则去五原城驿站那里传信给叶海兰,当然,主要是风云观不能受到陈树波的打击。高进文和魏令策没有写完的供词也一并邮过去。

高博文一直没有陈寒的消息,听人说陈寒来了,急忙走出来:“你才到了吗?”

陈寒点点头,董书和仓曹孙永胜(表字敏德)被县令魏建军请去喝酒去了。仓曹孙永胜是帝都上郡城人,三年前会试帝都上郡城乙榜第三十三名,家里有关系,没有去坐馆或是去府教院,这次也将参加春闱。

看来,这次参加春闱的举人怕是不止六百人了,估计超过千人!

好在,中不中对陈寒来说,不是陈寒太在意的。没中的话,再等三年;中了的话,在翰林院呆了三年;不是一甲二甲,三甲还要再考,然后当个庶吉士(实习生)。

李旭东和陆明放下书本,过来跟陈寒说话,五原城的两位举人林泽楷(表字献忠)、吕飞鸿(表字宜儒)也过来,一起聊着。

“专家老弟,可有把握?”林泽楷笑着问道。

“献忠兄,你在乡试可是第二十一名呢,有把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