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高拱离京(1 / 2)朕先革了这大明首页

看完第二遍,高拱全明白了。

小皇帝发觉大明现在日渐衰颓,有心革新,打算拿辽东当成试点,变成两京十四省。

一旦在辽东增设布政使司和按察司,完全从山东拆分出来,势必要重新全面清查当地的人口、土地,提高朝廷在当地的掌控力。

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保证当地周边局势的稳定。

辽东这里的地理形势特殊,“三面频夷,一面阻海,一线内通”。

做的好,便可将辽东作为根基,向四周开拓,为大明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还可以将这些有革新经验的官员,派遣到其他省份,进行清丈。

哪怕试点失败,发生了动荡,对其他省份的影响也不大。

给自己这三年,就是小皇帝决心休养生息,不会主动开战的三年。

不能期待朝廷为了征伐建州女直的王杲,派遣大军支持自己。

在此期间,自己只能整合辽东内部的力量。

能够做到这些,就是他的功绩,回京也不会有人说闲话。

“陛下可别小看我,区区辽东,何须三年……”

将朱翊钧的亲笔信小心收好,高拱双目热泪盈眶,朝着宫城的方向大拜行礼。

通过书信,见到小皇帝的长远规划,高拱彻底服气。

如今他已明白皇帝的志向,通过标点符号的推行,也见到了他的手段。

无论李贵妃还是冯保,都不可能掌控得了小皇帝,只可惜自己行事过于操切,错过了这绝佳的机会。

片刻后,他收拾好心情,吩咐家人,拿出十两银子,就要塞给孙隆。

高拱极少做这种事情,显得十分生疏:“高某家资不多,这点银子给孙公公喝茶。劳烦公公回话给陛下,说陛下的心思,罪臣已经都知晓了,定然用命以报答皇恩。”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高老先生,咱家是给万岁爷办事,怎么能收银子呢,我不是这样的人……”

就在孙隆不断拒绝下,银子塞进了他的手里。

“这怎么好意思,能得高老先生赏,咱家也是受宠若惊。”

孙隆笑呵呵将银子收好,这钱一点也不多。

但是收到高拱好处的,恐怕他是隆庆以来的头一个。

之前陈洪、孟冲能掌司礼监大权,还得求高拱帮忙,让他向隆庆进言。

不反过来给高拱银子,已经很不错了。

高拱的脸上也有几分羞赧,经历过这一次的打击,他同样有所成长。

上一次,隆庆初年,先帝虽然在百官的压力下,让他回乡,但是情分不断,他依然是隆庆最为信任的人。

如今新皇登基,自己不受两宫待见。

就算他贵为首辅,兼掌吏部,位高权重,依然一旨即贬,毫无还手之力。

小皇帝和自己的相处时间不多,虽托付重任,也有让这一次辽东之行考验自己成色的意思。

自己远离京师,自然要吸取教训,不能再让这些内廷宦官乱进谗言。

眼见这孙隆两次代表小皇帝外出,可见深得皇帝信任,不能再用过去那种轻蔑态度,不经意间就给得罪了。

又简单闲叙几句,拉拉感情后,孙隆告辞离去。

高拱仍要挽留,孙隆无奈解释道:“不瞒高老先生,高仪重病,咱家还得过去,替万岁爷看望,太医都在外面等着呢。”

高拱恍然,歉意道:“原来如此,不曾想,耽误了公公的事。我因为旨意上说,闭门思过,不能外出,也不敢随意与人书信。如今即将离京,还望孙公公替高某说一声。”

“这是小事。”

孙隆自然满口答应。

“孙公公慢走。”

一路送到胡同口,高拱才回到家,将最后一点东西收拾好,坐上了马车。

马车慢悠悠的在城内走着,街道两侧,许多官署、店铺,皆是熟悉的模样。

睹物思人,高拱不敢多看,直到马车驶离朝阳门,他才回首,仰望北京的城墙。

明晃晃的午后阳光照在城墙上,直视时间长了,让人眼睛生疼,不由得再度流出泪水。

“肃卿真是好兴致,看城墙也能看这么久。”

听到熟悉的声音,高拱连忙用手擦擦眼角泪水,回头望去。

不远处,有一长亭,亭子内便能看到张居正,杨博、魏学曾等人,他们都身穿便装,没有彰显身份。

旁边还摆了一桌酒,显然已经等候多时。

高拱估算时间,他们在除服仪后,大概只是回去换了身衣服,就立刻来到了这里等待。

他大受感动,连忙稽首行礼:“高某何德何能,让众僚友在此久候,真是愧不敢当。”

张居正含笑道:“肃卿即将远行,我等今日,不是以官场上的身份,而是用朋友的身份来送行的。”

因为高拱被免去冠带,贬为驿丞。

如今他没有高品的身份,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和朝堂这些中枢重臣有着云泥之别,身份差别太大。

用官场身份,显然不再适合。

“我年岁已大,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刑部尚书刘自强感慨,他已经六十五岁,在场众人中最为年长。而张居正、魏学曾等年轻官员,才四十多岁,可以算是两代人了。

而且他和高拱同为河南人,属于是他的乡党。

如今高拱离去,朝堂势必要迎来一波动荡,他无心官场争斗,已经有了致仕退休的打算。

“何必刘公做此感叹,高某记得,葛守礼还要大你三岁。”

高拱四处看了一眼,没有见到葛守礼前来相送,心中生出几分失望。

不过他随即在心中自我开解,当年同徐阶争斗。

自己平素倚重的刘自强跟随大众,上疏攻击自己,直到几年后,才和好如初。反倒是葛守礼为人方正,坚持不肯弹劾,实在是人心难料。

如今他没有前来,不能说明什么。

“辽东比不得京师,若是遇到什么困难,修书一封,我一定会想办法的。”

高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头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