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汽车(2 / 2)奥匈帝国再起首页

而格拉茨理工大学虽容易进去,但几大实验室和关键教授的安保措施更是严密、且无比的强硬,谁的账都不买,让各路报纸媒体恨的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英国的媒体记者们聪明啊,自己出面不好使,联合起来找大使馆帮忙啊,大使馆无奈只得答应帮着联系。但不巧被一家德国媒体记者知道了,赶快跟着开始窜连,德国大使也出面了。

结果,格拉茨理工大学顶住了压力,坚决不买账,不允许参观采访。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却投降了。

不论哪个厂家,敢得罪这么多各国主流媒体记者啊,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的记者们。

何况皇室高层、政府部门都出面了,只得答应安排半日时间,让两国媒体记者在边上观看,记者等不得进入场内。有问题,厂家一律不会回答。

两国大使当然无所谓了,正好也可跟着进去亲眼看看热闹。他们在约定时间的半个小时前,就到了厂区门口附近,等待汇合后进入。

这时正是工人上班时间,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工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彼此谈笑着,精神饱满的骑着一辆辆自行车涌入厂区,然后再四散开来,分流向各个分厂。

这个场景当即震惊了两国大使和部分媒体记者,英、德的大企业比这大的有的是啊。

比如造船厂、煤炭企业等,那员工人数更多。但几乎全部骑自行车上班,统一服饰的,两国大企业中还真的没有,两国记者已经感觉到自己没白来了。

在专门接待人员的引领下,大家走过整洁、宽阔的厂区,看着显眼地方的各种宣传标语。

什么安全生产、敬爱生命,爱岗敬业、尊重科学,严谨、创新,质量就是生命、出厂必是精品等标语,各路记者们都安静了下来,在各自笔记本上奋笔急挥、照相机不断按。

到达机械制造厂实验中心后,那辽阔的占地面积,树丛中数栋高耸的实验大楼,严密的安保措施,还有大门上悬挂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牌子,再次深深的震撼了众人。

这些大楼里都在研发着什么,他们很想知道,但他们根本进不去。

他们只能进入室外测试场地的观看席位,看着一些专家和工人摆弄那几辆测试车,并偶尔看到一些工人拿着配件匆匆跑回厂区加工,加工好后,又拿着跑回来安上。

远远的只看外形,几辆车除了造型基本一样,漂亮的流线设计,黑色主漆。

细看后发现,有的车有四个车门、有的车只有三个车门、有的车没有顶是敞篷的、有的明显有一截加长加高、有的却有一些缩小只保留单排座两个车门。

但毫无疑问,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这就代表着精美的艺术、科学的最高成就。尤其是那种明显小一号,车体颜色更加鲜艳的车,不知为何一看就吸引人。

记者手中的照相机闪个不停,尽可能的将这些车辆的原型拍进去,拍完后,大家回到座位上,开始品尝厂家提供的各种免费水果、饮料和矿泉水。

不久,车子开始陆续发动,只留下专家继续观察记录车况,工人回到场地边上,在另一个场边饮水区拿出免费的各种水果、汽水或矿泉水吃喝了起来,该抽烟的抽烟、该聊天的聊天。

有记者发现了这种情况,不由惊讶出声,也引起其他记者的注意。他们都知道这种所谓的汽水,各种口味,大多数味道确实不错,已经在他们国家流行开来,价格不高,但也绝对称不上便宜。

他们还以为只有他们这些客人,能享受厂方热情的待遇呢,原来普通工人也能享受一些时令水果和汽水等的。这个工厂对工人这么好,不由的纷纷向接待人员打听详情。

接待人员技术上不懂,但这个确实知道,称这些水果、汽水等确实是免费提供的,但汽水一般只有室外的年轻人员愿意喝,大部分人还是爱喝咖啡、热水或矿泉水。

好吗,这也太打击人了吧。这时其中几个休息好的工人站了起来,走向了不同的汽车,其他的在边上继续说笑或休息着。那几个工人跟观察的专家们先聊了一会,就陆续坐进了自己的汽车。

几辆车陆续的开动了起来,慢慢进入专用跑道,先是慢慢的绕着跑道转了一圈,得到专家举旗同意后,开始轰然加速,很快不少车时速就飙到了50公里以上。

然后有的车还在继续加速,很快提速到60公里以上,有的车就只能维持50多公里现状了,彼此之间的车距不断拉开,然后速度普遍维持在50-60公里左右跑着。

两国大使和记者们彻底傻了,这他妈的不科学啊,怎么能跑的这么快呢?可汽车没因为他们的惊呼而停下来,一直不断的跑着。

两个小时后,接待人员招呼大家时间到了,大家才发现时间过的这么快,而那些车辆根本没停下来的意思,还在不断的跑着,偶尔在直道上还玩玩加速超车。

众人离开了,但心里能平静下来多少就不知道了,至于他们回去怎么写,怎么说,奥匈方面除了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的领导,没人太过关心。

但就因为没有太在意,当德皇特使很快找来希望能共同研发时,奥匈帝国皇室方面又抓瞎了。

答应了英国皇室,不答应德国皇室,这不是明显影响两家的关系吗?可英国皇室当初花了天价啊,这又卖第二次的话,英女王非发火不可的,弄不好就成了仇人了。

考虑来,考虑去,皇帝陛下没敢答应。但也想出了点子,比如德国皇室可以私下高薪挖人啊,只要赔偿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和格拉茨理工学院高昂的培养费就行了啊。

当然挖的人要德方自己去协商,而且人不能多了,要保密。

这时的皇帝陛下,也想明白了那些大才的价值,赶快通知他们,让他们从新与关键员工签订高薪的长期合同,违约金高到吓人的那种,并说明了原因,德国等国会来挖人。

弄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和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管理层紧张不已,赶快召开高层会议,抓紧时间完善大家的新薪资合同。

德皇得到准信,也恍然大悟。靠,弗朗茨·约瑟夫这老家伙实在太狡猾了,这种鬼点子都想的出来。不过,弗朗茨·约瑟夫不愿得罪英国王室,他是理解的,也觉得自己当初太贪心了。

当德皇的代表,想方设法频繁的去接触那些关键员工时,发现这些关键岗位的人员薪金实在是高,违约金更高的吓人。

但想想,怎么得也比当初英国皇室获得这些技术时便宜许多啊,也就悄悄的咬牙挖走了几个。

英、德媒体,回国后的大篇幅全面报导,先是震惊了两国的民众。然后就是各大企业、高等学校,纷纷的开始研究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这些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思路。

把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彻底推到了世界最知名企业的名单上了。他们的理念和管理思路更被所有管理院校所熟知,并大力探讨总结。

英国的民众和企业也才发觉,女王陛下真是做了笔赚钱的大买卖啊,只是这些漂亮的车子什么时候能定型、量产呢?

然后事情持续发酵,传遍了欧洲大地,甚至传到美洲、亚洲等地,引起了海啸般的连锁反应,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大名远播。

各国的媒体,商人纷纷赶往奥匈帝国,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分杯羹,使得奥匈帝国的旅游经济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英国皇室按照奥匈帝国方面的未来规划,开始规划英国的汽车厂区,甚至直接是汽车城。

最终经过多方专家认证,为了解决本土就业问题和均衡发展问题,规划了一个专用钢铁厂、两大组装总厂、四大配件城、四大炼油厂的超豪华工业体系。

同时还把发动机技术等资料,交给了各大学校的国家实验室。让他们吃透后,继续完善、创新。然后开始派出地质专家和学者,带着大批学员,在军队的护卫下,满世界的寻找油田。

德国方面虽没获得现成的技术,但各种人才挖来了,结合奥匈帝国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

加上远超英国的发动机技术底蕴,也很快开发出实用性汽油发动机,然后就是测试、完善阶段了,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也对石油冶炼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和沙皇俄国的良好关系,大规模的投资巴库油田,进口俄国原油的同时,也开始在殖民地和本土到处寻找新的油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