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的心腹私下问刘裕说:“桓王功德隆重,朝廷如今孱弱,所有人都说皇上应该禅让给他,您认为如何?”刘裕坚定地说道:“桓王的父亲桓温本就是拯救国家的英杰,再加上桓王自己的功业,早就应该行禅让之事。”桓玄得知后十分开心。然而其实刘裕已经有了除掉他的念头,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南燕有位见识卓越的谋臣向慕容德献策道:“现在晋国朝廷衰弱,将领桓玄作乱,上下离心离德,如果我们派遣大军前去讨伐,他们必然瓦解。如果我们能趁机取得江东,就不用再担心北边的魏国与西边的秦国了。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等到晋国的其他豪杰消灭桓玄统一内部,我们不只得不到建康,反而可能被他们所灭。”当时南燕拥有步兵三十七万,骑兵五万,完全有能力向南进攻,然而公卿大臣们却认为桓玄势头正盛,极力阻止,最终搁浅了这个计划。
403年11月庚辰日(21日),晋安帝司马德宗正式禅位于桓玄。12月壬辰日(3日),桓玄正式登上帝位,由于桓氏的领地在荆州之楚地,所以建国名为“楚国”。
桓玄自从登上皇位后,心里常常感到不安。他进入皇宫那天,刚坐上皇帝的宝座就塌陷了,弄得群臣脸色都变了。不久之后的一个夜晚又出现了洪水,波涛卷入石头城,冲走了很多百姓,弄得人心惶惶。桓玄得知后,害怕地说:“这是有人想要作乱的征兆!”桓玄本性严苛,喜欢卖弄聪明,当政之后更是昏庸荒淫,喜欢大兴土木,四处游猎,使得朝纲变得十分混乱,想要叛乱的人越来越多。
桓玄的皇后很有智慧,又懂得看人,她对桓玄说:“刘裕走路的时候如龙行虎步,眼光傲视一切,这样的人终究不会屈居人下,你应早日铲除。”桓玄不同意道:“我现在正想仰仗他的力量平定中原,杀了他就没有可用的将领了。”
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找到刘裕,劝他共同起兵讨伐桓玄,于是二人暗中乘船返回京口开始谋划。之后何无忌又前去劝说另个一北府军的将领刘毅,对方满口答应:“刘裕是我见过的非贵族门阀出身中最为英雄的人,定能办成大事!”
当初,有人向桓玄推荐了文臣孟昶(g),结果因为有个和他关系不好之人屡次进献谗言,导致他最终未被重用。心灰意冷的孟昶返回京口后,刘裕特意上门拜访,对他说:“之前的天下是高门大户的天下,只有贵族门阀出来的子弟才能被重用,但如今我们可以一同创造一个新的、属于草莽的天下,谁说平民百姓中就出不了英雄?”
于是刘裕、何无忌、刘毅、孟昶等人暗中谋划准备起兵,就连桓玄的僚属——诸葛长民也背叛他加入了进来。诸葛长民有文武才干,但品行不端,由于贪污被罢免官职后怀恨在心,就投靠了刘裕。
之后诸葛长民作为内应杀死了长官,夺取历阳(安徽)接应刘裕,刘毅和孟昶也发动政变杀死了桓玄的亲信,占据广陵(江苏)牵制防守。
404年2月乙卯日(27日),时年41岁的刘裕借口外出打猎,与何无忌集结了一百多个手下,突然斩杀了桓玄在京口的亲信,然后召集文武僚佐对他们说道:“我等奉密诏诛灭桓氏叛党,各位都是晋国臣子,应该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于是众人全部散去,没有加以反抗,刘裕成功夺取了京口的兵权。
刘裕问何无忌说:“我现在急需一个懂得处理政务的文官辅佐,去哪里寻找?”何无忌说:“没有人比刘穆之更合适。”刘裕大喜,立刻派人前去传召。刘穆之正在家中酣睡,听到喧闹声就走上了街,正巧碰上使者。结果对方还没开口,刘穆之就将自己的布衣撕碎改换为作战用的戎服,展现出了料事如神的实力。于是刘裕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张宾”和“王猛”,虽然才华比起他们还是差些。
桓玄听说刘裕起兵后忧心如焚,经常对左右说:“刘裕一代雄才,加上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与豪爽的刘毅,这几人凑到一起实在让人无法轻视。”有人劝他迅速带兵前去平叛,桓玄却认为刘裕的兵马一向骁勇,自己万一战败对方就会士气大振,到那时更难对付,不如按兵不动等对方来攻,待他们疲敝了再出击。
不久后,刘裕的军队从京口出发,与桓玄的精锐在江上相遇。敌军领兵的是桓玄最骁勇的干将,然而刘裕首当其中,手握大刀大喊着第一个冲杀上去,对方被他的气势所慑,很快就被斩首。其余将领继续死战,将刘裕团团包围了好几重。刘裕只得背靠大树独自作战,再次以少敌多,桓玄的部将见他陷入危机,不禁挑衅道:“你想要什么样的死法?”结果刘裕怒目圆睁,挥刀不停砍杀,敌军见怎么打也打不败他,都开始恐惧起来,人人畏缩不前,竟让刘裕一直支撑到了援军到来。刘裕趁势率军反击,大获全胜——刘裕作战以“刚猛”著称,无论是最早侦查时一人大战敌军主力,还是讨伐孙恩,再到这次出征桓玄,敌人基本都是被他不怕死的样子吓跑的。
获胜的刘裕继续进军,他知道自己兵力不多,便派遣一些老弱登上附近的高山,在上面广布旗帜作为疑兵。而敌方守军本就是北府兵出身,知道刘裕的可怕,看到漫山遍野都是他的旗帜后,以为有千军万马,所以根本没有斗志。之后刘裕和刘毅兵分两路,各自率军突袭,刘裕更是身先士卒,在他的感染下,手下将士也都拼死作战,无不以一当百,很快就突破了包围圈,直奔都城建康,呼喊之声震动天地,就连城内都能听得到。
桓玄因刘裕百战百胜而惶恐不安,召集了一众方士为自己卜算吉凶——当一个人对理性和现实都没有办法时,往往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玄学。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桓玄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他暗中命令亲信备好船只,带上一众家小悄悄逃离,途中遇到了自己的部下,对方拽着桓玄不让他走:“咱们现在还有八百名弓弩手,都是曾受桓氏旧恩的人,尚可做最后一搏,不战而逃只会让您死无葬身之地。”桓玄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向天空,示意天要亡他,然后还是逃了。
刘裕成功进入建康,将桓温的神像灵位尽数焚毁,并屠灭了还在城中的桓氏宗族,然后派兵前去追杀桓玄。由于不擅长处理政事,刘裕便将各种事务全都交给了刘穆之,刘穆之也尽心尽力,将一切治理得井井有条。东晋的政治一向松散,朝廷毫无纲纪可言,世家权贵更是常常欺凌百姓,刘穆之针对此情况一一加以修整。刘裕十分欣赏他的才干,逐渐把他当作最为亲近的心腹,事事都要向他请教,然后以身作则,带头遵从法令。百官看到二人的面貌,也都不敢托大,开始努力地各司其职。于是刘裕和刘穆之这对组合上任不到十天,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风俗面貌。
而桓玄反倒在逃亡的路上开始了文学生涯,撰写了《起居注》,在里面详细描述了讨伐刘裕的事情,认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谋略施行都没有问题,失败的原因在于各方军队违背了他的指挥调度。他一直沉浸于自己的创作,根本没空与下属商量军务,就这样一路逃回了桓氏的老巢江陵(湖北)。之后桓玄在自己的腹地荆州大肆征兵,不到一个月就拥有了两万新兵,然而手下那些将领因为他不战而逃,更加不服从号令。
刘裕自然不会给桓玄东山再起的机会,立刻派遣刘毅和何无忌带兵前去讨伐。刘毅的军队还不到一万人,连桓玄的一半都赶不上,兵力悬殊之下将士们都十分害怕。然而桓玄的内心却更为胆怯,作战时常偷偷将小船停在旁边,以做好随时逃亡的准备,所以他的军队也都没有什么斗志。刘毅趁机放火烧毁了桓玄的粮草和军械,然后全军出击大败了他。
桓玄部众尽皆溃散,只得自己驾着小船逃走,结果在途中又碰上了前晋朝的臣子。交战之下,对方乱箭齐发,桓玄宠幸的两个妃子冒死用身体为他抵挡,双双殒命。而逃过一劫的桓玄最终也逃难被擒获的命运,然后送往建康斩首,建国不到半年的“桓楚”宣告灭亡。
临死前,桓玄对着行刑之人怒吼道:“凭你也敢谋害天子!”——算是为桓氏一族始终求而不得的帝王梦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