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飞向何方(1 / 2)我看到我自己的出生首页

前言

这是一本写给有思想有学识有涵养的您阅读的书。

也是一本写给五六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看的书,书中人物都有似曾相识的经历;也写给90、00、10后们看,知道你们的父辈祖辈曾经走过的路,和曾经生活的样子。

关于文字。用诗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写一本小说。

关于人物。源于生活的真实,加上剧情需要的虚构。

关于事件。源于生活的真实,加上剧情需要的虚构。

关于纪律。作为一名退役上校,有三十年军旅生涯经历,遵守宪法和一切法律及规章制度。

关于生活。裹一身正气,携一片溪云,带着茶和酒,用微笑温暖生命的色调。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个阳光灿烂的微笑更打动人了。生活中,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微笑着,去唱好生活这一支歌谣。只要我们将尘封的心胸敞开,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这样,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叠叠打开。而微笑的背后蕴涵的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坚实的力量,一种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信心,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一种直面人生的智慧与勇气。而且,我们内心的思想可以改变外在的容貌,同样也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所以写下这一段文字,是因为我是微笑着写下这本书的每一个文字,我也希望您始终微笑着阅读这本书的每一个文字。好吗?

关于哲学。作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军旅作家,哲学爱好者。校注过《道德经》,讲解过《庄子》《论语》等。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书中将引入许多诗词语句,更有哲学思辨。对书中人物的心理刻画与分析,希望是独到和恰当的。历史上的许多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都将鲜活起来,和我们一起生活,面对面讨论问题。“我”经常会孤独的与古圣贤哲闲坐,闲谈,并激烈辩论。

关于成长。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事与愿违的时刻。愿我们看清事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知道世界不太完美后,依然拥有如初的信仰。只要我们一直向上拔节,永远保持着一种勃勃的姿态,眼前的迷雾终会豁然开朗。身边的人,经历过了,莫论好坏,莫谈对错,皆是过往。大家处在不同能量频率当中,显化出不同的状态,做出不同的选择,有了不同的语音和行为,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生出真正的慈悲,就会允许、接纳、包容、善待,以及真诚。

关于纪年。采用开元纪年。开元纪年,也叫黄帝纪年、轩辕纪年。黄帝于公元前2698年统一中原,成为天下共主。这一年就称为“开元元年”或“黄帝元年、轩辕元年”。开元纪年是“农历年”,比如小说第一章中,“我”乘飞机去宁波的日子“开元4727年1月19日”,是指这一年的“正月十九日”,而公历则是“公元2029年3月3日”。

关于故事。开元4727年1月19日,也就是公元2029年3月3日,我乘飞机从青城到宁波,参加第十一届中华诗人节暨第四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飞机上,回顾了一生的成长经历。揭示人的一生不过是在飞机上那么一会,人生的意义何在?如果时间可以折叠,那么,人,是不是就可以实现永生?当下飞机的时候发现,飞机已经穿越时间,飞到了开元6789年,也就是公元4091年,看到那时候的地球如同仙界,人类基因图早已破解,量子纠缠随处可见,而且时间可以折叠,空间随意到达,意念控制一切。而人,早已实现了不死,永生。那时候,到某个历史的时间点上,就像到地球某个点位一样简单。“我”受领了很多任务,不断的到达不同的历史时期,从黄帝到夏商周,从秦始皇到明清各个朝代,“我”成了皇帝、战将、文臣,或科学家和文学家,还有士兵、市民、官妓这样的普通人等等,担负改变历史的任务。在字里行间,探讨生命的意义、时间的虚拟,宇宙的奥妙、生活的真谛。

关于设想。全书预计1000万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的成长经历,从出生一直到退休。第二部分通过“我”,探秘中华五千年历史,包括人类历史,都“亲自”去查看,努力改写历史,因此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对小说的要求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

关于读者。敬请您指出诸多问题,包括故事情节是否脱离实际、文字表述是否清楚、语言表达是否丰富有趣、意境环境描写是否温馨浪漫等等,还有错别字,敬请指出来。没有别的,让我们在阅读与写作中,共成长,共欢乐。

我希望这是一本有思想有意思的书,而不是看过就可以丢的书。

对于您用宝贵的时间阅读本书,深表谢意!

希望能够带给你愉悦,把“阅读”变成“悦读”。

时光且住,请容我温一壶酒,煮一盏茶,让温暖滑过指尖,再次向编辑和读者致敬!

谨致谢!

——————————————作者

————————————————

第一章飞向何方

————————————————

每一个清晨,都是一曲动人的歌谣,用悠扬的天籁迎接太阳的升起。

今天早上五点我就起来了,洗涮,早餐,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就养成了做事有序、动作麻利、绝不拖泥带水的习惯。

行李就更简单了,只一个背包。

背包也简单,两本书,一个眼镜盒,眼镜盒里有三支笔,分别是红、黑、蓝三色。

这是我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读书或做笔记,必须是三色笔,写不同的字,做不同颜色的记号,便于日后查找。

我这人记性不好,看过的书往往就忘了,需要用时只觉得有印象,得重新翻书查找。

当然,背包里还有两套换洗的衣服。

还有一套便携式茶具,一只产自景德镇的、任何时候都带着的专用茶杯,十几种茶叶。

有绿茶、白茶、黑茶、红茶、青茶,还有岩茶、肉桂、铁观音及高山乌龙茶等。

诗友们说了,福建产茶,带上茶来,到宁波好好的泡茶,感受一下福建的茶文化。

所以,带上茶。

其实,不用诗友们交待,我也必定会带上茶的。这是生活呀。泡茶,也成了此次出行的又一重要任务。

背包里还有一样东西,你是猜不到的——

我的专用酒杯。

哈哈,是吧。在福建,带上自己专用茶杯的人很多,但带着自己专用酒杯的却很少。

这也不奇怪,在开元四十八世纪的时候,我还用手帕呢。

这也是——世间“稀有”。

那就对了,诗人嘛,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地方和世人难理解的怪异行为。是吧?

老婆出差在冶城,女儿在杭城,家里就我一个人。

切断电源,关好门窗,再检查一遍物品,确定无误后,关紧大门,乘电梯下楼。

昨晚就叫好了车。

走到小区门口,车子已经在等了。

哦,清晨多么美好!感动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抚我的脸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一阵清新的气息在我的身边萦绕,淡淡花香,微风拂面,深深的呼吸一口带着泥土味的空气,透彻心扉,阳光温柔,美好的清晨时光带给我出行的美好憧憬,惬意的感觉轻轻荡漾。

赶往机场的路上,陶醉在晨风里,丝丝温柔的清风溢满晨间。空气中盈满芬芳,是花儿的芬芳,满载着希望,美好在绽现。

我按下车窗,不经意间,那份触摸不到的亲切和安适逸于清晨间的心情,将那份祥和、恬静悄然写在了宁静心弦,轻轻拨动柔美的音符,温婉的吟唱着动人的歌谣,将一幅画卷展现在我的面前。

航班是早上七点五十分起飞的。这时间对我来说诱惑很大,只要能够按时起飞,不会晚点,那么九点左右就到宁波了。只要起个大早赶到机场,足足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在宁波转悠。

这一天的时间,对我来说很是宝贵。

车子经过蔡塘和湖边水库的时候,看到路边一片小竹林,在清晨的风里摇曳,似婀娜的舞姿。

拂晓漫竹林,清露润叶尖。

幽林观残月,娟娟盈待沉。

逸韵云行远,丛郁馨倾城。

悠悠放歌走,怡景忘流连。

想起这一首诗来。喜欢竹,喜欢竹的清逸,柔美,独特的风姿。竹的风韵,竹的清新令人神往。

阳光璀璨耀眼,从稀薄的云罅中洒落迷离的光晕。蓝天是难得的矢车菊般纯净透彻的颜色,倒映在宁静致远的水库面上,染上了一抹蔚蓝。

此时,微风拂过,竹在晨曦中随风婆娑起舞,更显得妩媚动人。

湖边水库是我经常走路锻炼的地方。此刻透过车窗,灿烂的光辉洒落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更远处淡雅宁静如水墨画般素雅的青山绿水,还有空气中荡漾着的清新味道,在缥缈中走远——一切都安静如一幅简单勾勒出的风景画。

而看画的人就在画中游走。

我在建康工作的时候,华东五省一市的大部分城市都跑过了,唯独宁波没有去过。

我也不急,一向认为随遇而安的好。机会总是有的,该什么时候去自然会去的,若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便不去罢。

就像我十多次到西安,可就是没有上过华山。

因为我觉得此生总是会去的。上天自有安排。

这不,离开建康快二十年了,这次还是有机会去宁波。

对于宁波,有我惦念的地方。多少年了,特别想去余姚的河姆渡遗址,那可是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这个遗址发现了七千年前的稻谷、酒器等等,而这一带是产黄酒的,这标志着黄酒出现了。

你知道,我的背包里是带着专用酒杯的。但凡是酒,皆有兴趣。

据考证,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葡萄酒,也是大约在七千年前。

那时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葡萄原产地定居的时期,人们学会了驯养动物和种植庄稼。

这个原产地就是东北欧,较准确的说是在外高加索地区——高加索山脉南部地区,黑海和里海之间,位于今天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境内。

原始人类在这个地区的森林里,发现葡萄掉到地上后,自然发酵形成的浓浆汁,有滋味,可饮用。所以说,最好的葡萄酒是大自然的产物。

人们发现葡萄酒放多久都能喝,而且更好喝。为了储备足够的食物过冬,人们学会了酿造葡萄酒。

闪族人有两大贸易伙伴,就是埃及人和腓尼基人。埃及人记载葡萄酒年份和葡萄园,这对葡萄酒初期的历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腓尼基人对葡萄树的栽培和饮用则给当今的葡萄酒带来了更加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说,闪族人对葡萄酒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古代文明中,希腊人对葡萄酒文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希腊人通过殖民拓展了葡萄种植区域,发展了葡萄酒酿造和葡萄栽培的技术,并向大众推广葡萄酒。

希腊文化衰退后,罗马人开始在欧洲地区扩张。罗马人用手稿详细记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了解土壤、坡度、阳光、雨水和葡萄园方位的重要性,并发展了欧洲的葡萄酒贸易。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欧洲葡萄园也得到广泛拓展。

全世界的河流差不多都是人类的母亲河。罗马人在他们居住的主要河流沿岸,建立了很多葡萄种植区。这些地区包括法国勃艮第、波尔多、香槟、阿尔萨斯、隆河谷等等。

葡萄酒作为西方文明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亚当初见夏娃,是以一只葡萄藤环相赠。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时,他们带走的唯有腰间那一圈葡萄藤。

从此,葡萄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

从那时起,葡萄就被上帝赋予了浪漫与温馨的意义,注定离不开痴迷与救赎的轮回。

诗人说:“神将葡萄赐予人类,人们则将葡萄酿制成酒,从此便有欢乐。”

《圣经》中记载,当地球上大洪灾爆发的时候,诺亚方舟上的人和万物,都漂泊在水上。后来由于人多粮少,船舱又漏水,粮食被吃光,人们不得不从葡萄干中挤出水分来充饥。

饮后,大家觉得有点头晕,但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开始唱起歌跳起舞来,充满了热闹欢快的气氛。大家都对此感到怪异。

后来,再次饮用了葡萄干水,又产生了那种美妙的感觉。这时,大家才意识到饮用葡萄干水能提振精神,活跃气氛。人们将这种液体称之为“酒”。

等到三个月大水退后,和平安宁的生活重新开始。

当方舟停靠在阿拉拉特山上后,诺亚便开始耕作劳动。他开辟了葡萄园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

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葡萄酒是一种温和的酒,适量饮用对人的身体会有益处。

“饮少些,但要好。”是葡萄酒一直沿用至今的不朽谚语。

应该说,葡萄酒是好东西,常饮还有美颜之功效。

但我觉得,还是咱们的黄酒更好。

黄酒的香芬芳,黄酒的气清远,黄酒的色美艳,黄酒的味浓郁。

有词为证:《蝶恋花·古越龙山》

七千年前河姆渡,

古越风流,龙山黄酒瘦。

陈酿甘颐似玉露,

饮者陶然醉且舞。

——————————

文化传承今又树,

傅董建伟,励精图治固。

吾饮恨不生羽翼,

飞来绍兴醉如泥。

你没有读过这首词吧?没读过就对了,这是开元4708年6月27日晚上,我从冶城乘火车到上海的途中所作。当时正在读《沉醉绍兴酒》一书,是傅建伟董事长写的。这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了,怎么能不借此机会去看看黄酒呢?

当然,还想去“天一阁”看看。天一阁以其悠久精深的藏书文化、宛如天开的园林艺术、古朴典雅的古建筑风格,以及便捷优越的地理位置,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研学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