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官学考试备考题(2 / 2)魂穿汉灵帝:数说三国首页

十常侍带下去的尚方工匠都是待在郡里,他们只负责制作牌匾和身份令牌,也会教地方的工匠制作简易课桌椅。

这些桌椅将直接交给地方工匠负责,包括建设学堂,也是十常侍找人去建,每个乡级学堂的预算是5万钱。

25套桌椅每套的预算是500钱,学堂的房子是2万钱,剩下的就用来做简单装修和购置教学用品。

县级学堂的预算是20万钱,郡学学堂的预算是100万钱,州学学堂的预算是200万钱,四级学堂的总预算是6亿钱。

这次鬻爵计划,顺利的话,总收入至少有一亿石。

东汉末年,世家豪强遍地走,有钱人当然是有的。

九等子爵只能契约100亩耕地,那么6.9亿亩耕地需要690万个九等子爵才行,千石鬻爵那就是69亿石鬻爵收入。

汉室宗亲里20位王爵、241位侯爵,异姓侯爵365位,侯爵以下的世袭爵2万多名,恩赐两百石以上官员爵位也有接近4万名,这些不需要鬻爵的爵位者差不多是6万名。

王爵契约20万亩,侯爵平均契约5000亩合计约300万亩。

其他6万名爵位者中绝大部分都是子爵,约2000名伯爵平均契约1500亩合计约300万亩,剩下的子爵平均契约300亩合计约1800万亩,这些爵位者契约的耕地只有不到3000万亩。

绝大部分耕地是需要鬻爵才能契约的。

我昨天已经交代十常侍,这次鬻爵必须确保官田要有2亿亩以上才行,如果不够就必须用鬻爵的收入来买地。

2亿亩官田包括9000万亩永业田、1000万亩敬老田和1亿亩学业田,未转换为永业田、敬老田和学业田的官田将全部交给十常侍拿出来租赁,租赁收入作为官学的日常经费。

等军屯试点结果出来后,再看看要不要转换一些为军田。

我一开始的预想里还有1亿亩军田,后来发现难度太大,鬻爵能收回2亿亩耕地已经很厉害了,3亿亩有点为难十常侍。

耕地的平均市价是每亩30石,一般是耕地十年的产出。

购买2亿亩耕地就得花60亿石,但剩下的4.9亿亩地只需要490万个九等子爵,千石鬻爵只能收入49亿石。

这个缺口就高达11亿石。

鬻爵一个九等子爵,可以契约100亩耕地,千石鬻爵用耕地的话可以回收33亩耕地,那么一个九等子爵就得绑定133亩耕地,6.9亿亩耕地其实只能鬻518万个九等子爵,而且只能回收1.7亿亩耕地,这样十常侍将一分钱都赚不到。

八等子爵是276万个,可以回收2.76亿亩耕地,扣除2亿亩官田的话,0.76亿亩耕地是22.8亿石,十常侍和全部宦官羽林军一起分到30%的奖金,是6.8亿石,妥妥的批量制造首富。

世家豪强当然不是傻子,除了个别核心成员为了享受更高等次的特权可能会选鬻伯爵外,其他大部分的旁系家族成员肯定是以鬻石更少的子爵为主,而且大部分都会选九等子爵。

毕竟九等子爵已经可以享受大部分的特权。

世家豪强的管理层肯定也是优先考虑性价比的。

这样就得控制九等子爵的数量,同时也得控制高等爵位的数量,要不然十常侍可就真都成东汉首富了。

鬻九等子爵越多,十常侍得到的越少。

鬻高等爵位越多,十常侍得到的越多。

尤其是一等伯爵,74.5万石才能鬻一等伯爵,一个爵位接近一亿钱,其中的30%就属于十常侍和全部宦官羽林军。

十常侍分散到各州后,这笔钱就只需要某一个中常侍跟自己手下的宦官和羽林军分,按照3:3:4的比例分配,中常侍自己就能从这个一等伯爵上分到接近一千万钱。

我按照递进关系计算,鬻九等子爵300万个是最合理的,然后以约三比一的数量配置上级爵位,八等子爵100万个、七等子爵30万个、六等子爵10万个、五等子爵3万个、四等子爵1万个、三等子爵3000个、二等子爵1000个、一等子爵300个、三等伯爵100个和二等伯爵30个。

一等伯爵减少为各州只有一个。

逐级晋爵之后,最终的九等子爵剩下200万个、八等子爵70万个、七等子爵20万个、六等子爵7万个、五等子爵2万个、四等子爵7000个、三等子爵2000个、二等子爵700个、一等子爵200个、三等伯爵70个、二等伯爵18个和一等伯爵12个。

总计鬻各级爵位300万个。

200万九等子爵契约耕地2亿亩、可回收耕地6600万亩,70万八级子爵契约1.05亿亩、可回收7000万亩,七级子爵契约4000万亩、可回收4000万亩,六等子爵契约1750万亩、可回收2300万亩,五等子爵契约600万亩、可回收1000万亩,四等子爵契约245万亩、可回收490万亩,三等子爵契约80万亩、可回收180亩,二等子爵契约31.5万亩、可回收84万亩,一等子爵契约10万亩、可回收30万亩,三等伯爵契约7万亩、可回收33万亩,二等伯爵契约2.7万亩、可回收20.7万亩,一等伯爵契约2.4万亩、可回收29万亩。

300万个鬻爵契约37228.6万亩,可回收约21766万亩。

这是在平均每亩地价值30石的情况下,如果用鬻爵收入疯狂买地为官田,那么必然会导致耕地价格疯狂上涨,到时每亩耕地40石、50石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回收的耕地就会锐减。

这个十常侍显然是不太懂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兴奋。

他们傻傻的以为,按照我的计划,只要能鬻出去300万个以上的爵位,就能收入很多的耕地和钱,而官田只需要确保2亿亩以上就行,那么超出2亿亩的就都是可以分的钱或者粮食。

6.9亿亩耕地中,除了3000万亩属于原有爵位者的契约耕地外,剩下的就是官田2亿亩和鬻爵者契约4.6亿亩。

按照300万个鬻爵者契约3.7亿亩来推算,4.6亿亩可以鬻爵约370万个,那么可收回耕地就有2.7亿亩。

这里面超出2亿亩的部分,也就是0.7亿亩耕地,就是十常侍理解里可以拿来分的鬻爵收入,他们能分到30%。

按照每亩耕地30石计算是21亿石,30%就是6.3亿石。

6.3亿石如果全部运到洛阳城就是787亿钱,哪怕是在粮食最便宜的扬州和益州,也得有200亿钱。

尤其是张让和赵忠,他们一个在豫州一个在冀州,都是冬小麦的主产区,粮食是最值钱的。

他们都以为自己这次至少能分到20亿钱以上。

但是耕地是一定会涨价的,这是市场规律。

这将是十常侍和世家豪强的一次全面交锋,不再是洛阳城里通过皇权的间接交锋,是他们之间利益的直接交锋。

世家豪强占有着绝大多数的耕地,这次我会配合他们进行私有化,那么他们自然希望耕地越值钱越好。

如果这次耕地没有私有化成功,就一律认定为官田。

这是在昭告天下的圣旨里明确的。

当然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世家豪强会选择继续隐藏土地和人口,这部分就是十常侍需要主要攻坚的部分。

丈量土地是从原有爵位者先开始,包括封王、封侯、世袭爵位者以及这次恩赐的全部两百石以上的官吏爵,合计约6万个爵位可契约耕地3000万亩左右。

这3000万亩耕地将是6.9亿亩耕地中最精华的部分。

十常侍带领的宦官和羽林军除了培训地方官员案比人口和土地契约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丈量土地。

6000名宦官和羽林军人手都有一根240步长的布条,他们主要是负责丈量耕地,监督地方官员进行案比契约。

每亩耕地长宽都是240步,丈量好之后首尾均会插上一根竹片,这样一亩地就由四根竹片标记出来,称为插标亩田。

每个亭都会有亭舍,一般就是亭长的驻所。

四根竹片中,离亭舍最近的那根统一为标号竹片,耕地的契约编号将用小刀划刻在上面,划刻编号都是由宦官和羽林军负责,在划刻编号的时候,耕地契约也会交到主人手上,同时将契约编号抄录在田主的身份证或者爵位契约上。

这个抄录是宦官负责,每次将要收取10钱的手续费。

包括永业田、敬老田、学业田等契约,都是要收钱的。

十常侍和他们的手下们,将通过这项手续费收到至少69亿钱,这笔收入我已经说好会全部给他们,作为辛苦费。

这笔钱也算是工资,他们出宫后就领不到俸禄了。

以后他们的俸禄就将在教育经费里面开支。

鬻爵收入分红属于奖金,这个还不知道能分到多少。

我估算了一下,如果每亩耕地升到40石,在确保完成2亿亩官田契约的情况下,鬻爵收入基本就没了。

所以这次的奖金是需要十常侍自己去努力争取的。

如果真的有钱运回洛阳城,我也让他们都换成黄金和白银运回来,不要运五铢钱回来,以免影响粮食价格。

东汉的市价是一金百石、一金十银。

洛阳城里的有钱人多,金银都是非常抢手的,有时候甚至会被炒到一金两百石,也就是一金高达2.5万钱。

一金就是一汉斤黄金,一汉斤是250克。

洛阳金价是每克100钱,比现代便宜很多。

古代是粮食更值钱。

我给十常侍定的换算标准就是一金两百石。

他们自然很开心,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可就大了,在一些缺少粮食或者偏远的地方,金银其实并不受欢迎。

金银虽然收集起来很难,但是中间的差价还是很大的。

十常侍这次是奔着东汉首富去努力的,任务自然非常重。

他们必须带队在半个月内完成鬻爵、案比和耕地契约的培训,实际案比和契约的工作由地方官员负责,十常侍要督促地方官员在九月底之前完成全部任务。

抄录好的方寸蔡侯纸最终需要统一送回洛阳备查。

今年9月30日就要开始第一次乡试,10月15日开始县试,11月15日开始郡试,12月15日开始州试。

明年1月30日开始太学的入试考试,7月30日开始太学的毕业考试,8月1日是最终定榜的殿试。

所有的时间节点都是定下来的,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