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官学考试备考题(1 / 2)魂穿汉灵帝:数说三国首页

公元189年6月6日,洛阳城,南宫嘉德殿

昨天,我安排完鬻爵计划,接下里就可以不管十常侍了,只需要安静的等着他们出京,最终奔赴各州。

他们这辈子应该是没什么机会回到洛阳城了。

至于他们能积累多少财富,我也不会眼红,只要他们不要想不开造反,我是允许他们一直传承下去的,哪怕是给养子。

你好,我好,大家好,前提是不要造反。

今天,我准备召见三国时期的一位隐形大佬,刘洪。

三国公认的有三圣,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和算圣刘洪。

刘洪是汉室宗亲,东汉鲁王刘兴的后裔,祖上并没有继承到爵位,只能算是家境条件尚可的地方贵族。

他年轻的时候就被举孝廉,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太史令征召他入京为郎中,从此开始沉浸在天文历算的海洋之中。

他是命中注定的科学家。

刘洪哪怕被调离洛阳为官,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天文历算的研究,先是完成了《九章算术》的注释,发明了珠算,最后还把日月食回归年的长度定为365.2462日,测出的近点月的长度为27.55476日,和现代的测值27.55455日相差甚微。

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乾象历》一书,这是人类传世的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的历法。

我今天传唤刘洪,并不是对天文历法感兴趣。

说实话,哪怕他当我的面解释得再清楚,我也不一定能听懂,要知道考古学可是文科,高等数学对于我来说太难了。

但数学太重要了,义务教育绝对离不开数学的。

昨天在西园提到官学,而我在前几天的奏议里又刚好看到刘洪的名字,提到他已经回到洛阳述职,被提拔为太史令。

在我的设想中,官学当然还是以儒学为主,相当于语文。

至于数学和英语,英语就算了,还不需要的东西。

数学虽然难,但是肯定是要有的。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政治主要就是律法,这个交给曹操去想办法。

历史也是儒学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合并在语文里面。

地理、物理、化学我就不太懂了,有机会再慢慢来。

生物主要是医学,这个医学院肯定是要独立出来的。

现在医生的社会地位实在不高,不宜纳入官学之中。

这样算下来,官学主要就是语文、数学和政治。

语文老师一大堆,政治交给曹操,唯独数学是个大问题。

数学是我最重视的。

这段时间接触到的工作里,数字的含量都非常高。

十常侍和三公九卿们的数学能力都很一般,只要稍微复杂点的计算就要我自己来,真是想躺平都难。

必须把数学抓起来才行。

我将各级官学的考试统一定为100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1分,满分100分,其中儒学40分、算术30分和律法30分。

东汉末年的数学,没有算圣刘洪肯定是玩不转的。

刘洪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身体还是相当硬朗的。

历史上他活到了八十岁,在古代可是真正的人瑞。

“臣刘洪,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走下龙椅扶起他道:“平身吧,来赐座。”

“太史令此次受累了。”

“千里迢迢赶回洛阳,就要忙于历法之事。”

“应该休沐几日的。”

刘洪赶紧拱手道:“臣,谢陛下恩典。”

“历法影响万民生计,臣不敢丝毫懈怠。”

我摆摆手让他免礼道:“朕知道太史令醉心历法。”

“可现在有件事,也是需要你才能做得好的。”

“朕将扩建太学,今年9月要开始乡试,10月开始县试,11月开始郡试,12月开始州试,明年1月开始太学的入学考试。”

“这次考试的试卷,你要为朕整理出来。”

“儒学经义40题,算术30题,律法30题,考试为100题。”

“儒学经义试题由太学负责,算术试题则由你来负责。”

“律法试题由廷尉曹操负责。”

“你必须为朕准备五种难度各1000道试题,没问题吧?”

刘洪赶紧跪拜道:“臣领旨。”

这种名流青史的事情,相信他也不会拒绝的。

我就等着做题吧。

刘洪以后常驻嘉德殿,在偏殿办公,直接用宫内的蔡侯纸编写题目,白天编题,晚上再回去,稿纸肯定不能带走的。

每张方尺蔡侯纸上都编上编号,一张纸一道题目。

按照我的要求,每道题目都有1、2、3,三个答案选项。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也会直接写在选项最下面。

乡试的难度就是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

县试以上的难度就是多位乘法、解方程之类的。

刘洪负责把控难度,确保不会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出题可是个特别专业的活,我就不瞎指挥了。

儒学经义的出题任务,我已经下旨公车征召曾任议郎的蔡邕回京,还特地让刘洪和曹操分别给他写了一封信。

蔡邕这次被征召回京是要担任太学令的,主抓教育。

他回京后,就会马上和曹操一起入驻嘉德殿,和刘洪一起组成命题三人组,全力准备今年的官试命题工作。

今年总共需要乡试、县试、郡试、州试和太学考试各12套试卷,到时会统一让宫内的宦官和宫女们来抄写,试卷、答题用的蔡侯纸和答案一起密封在箱子里。

3600个乡试箱子、1180个县试箱子、105个郡试箱子和12个州试箱子里都将是随机的试卷,到时由我亲自安排,统一派人送到各州郡县乡,采取试卷不统一的考试制度。

今年9月30日,第一次全国的乡试将统一开考。

宦官、羽林军、县级官员、乡级官员和我特派的负责送试卷到地方的专员,五方人员一起打开试卷箱子。

试卷是用蔡侯纸密封起来的,封口盖有玉玺,在现场五人的一起见证下打开试卷,最终试卷会直接张贴在考场的墙上。

每份试卷都是10张长宽五尺的全开蔡侯纸。

每张全开蔡侯纸都抄写着10道题目,蔡侯纸上都是用大字抄写题目,确保五米之内能看得清清楚楚。

乡试是所有7岁至14岁的适龄儿童必须参加的童试,只要能当场写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编码,就有资格参加考试。

没有资格参加乡试的,就只能分配到2亩保底的学业田。

考试成绩60分以上就可以分到更多的学业田。

乡试90分以上的,除了能分到学业田外,只要年龄达到12岁,并且分数排在该乡乡试前1%,就能到县学免费就读三年。

考场每次只能安排25人,每场考试的时间是半个时辰。

当天辰时开考,也就是早上七点开始,直到全部人都考完才会结束,排在后面的人只能一直在考场外待考,不能离开。

乡试考场统一在各乡的乡学学堂。

这次鬻爵收入中的30%将作为教育经费,各级官学的学堂都是用教育经费来布置,乡级学堂刚开始只需要有一间约六十平方米且能遮风挡雨的房子就行。

桌子和凳子都是我设计出来的简易课桌椅,尚方那边知道拼接方法后,用几块木板就制作出了样板,其实就是给木板加了四条脚,四条脚又做了连接,追求的就是简易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