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钱法混乱国用难(三)(2 / 2)隆庆中兴首页

其实嘉靖通宝的铸造在明代官铸钱中算是不错的,沿袭元末至正钱的钱制,共分为五等。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如洪武通宝,钱背穿右各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和一两等记重文字。嘉靖二十 三年,户部按五等钱式铸“嘉靖通宝”各三万枚,这次拨给朱载坖的就应该是这批钱中的一部分。

朱载坖令人取来部分铜钱,与诸位讲官们一起看,工部和户部铸造的这批铜钱,制作精美,穿郭深峻,地张平整,算是好钱了。

嘉靖通宝开铸时即启用黄铜铸钱,为防止私铸,甚至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制钱。嘉靖二十三年,令工部宝源局仿洪武钱式铸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大钱,这些钱只为充实内库,并不参与流通,故此铸造的异常精美。

这种内府铸造的嘉靖通宝好钱,被称为卷鼻通,因为其通字中的甬部首笔状似角头,其笔画先是前俯,然后如大象之鼻奋力上翘并高高卷起,十分独特,很容易识别。

殷士儋说道:“若国朝之钱皆如此例,何愁钱法不通也?”

高拱和陈以勤掂了掂钱的重量,说道:“此钱比之私铸,一枚可当两枚之重也。”

嘉靖确实是有心整顿钱法,嘉靖朝是下大力度整顿钱法的少有的时期,然而它也是私铸最为盛行的时期。嘉靖朝的私钱进一步恶化,甚至有将薄小、铅、烂等钱立为“道三、道五、折六、折七”等名的,钱币质量的下降以致钱法不通。

嘉靖三十一年专门下诏:禁止铅锡薄钱,止许用本朝制钱,税课衙门也专收嘉靖钱,结果却导致了钱法不通。究其原因还是私铸恶钱太多,官铸好钱太少,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的。

同时,不合理的银钱比价也是导致嘉靖钱法的进一步恶化,嘉靖三十一年,朝廷规定:嘉靖钱七文,洪武等钱十文,前代旧钱三十文当银一分。银钱比价的频繁变更,不利于钱价的稳定,而且此次变更将嘉靖钱的价格定得过高, 遂导致了民间纷纷盗铸嘉靖钱。旧钱进一步贬值,甚至低于金属铜本身的价值,于是人们竞相销熔旧钱及今铸钱而造作铜器。

看着这些铜钱,朱载坖真的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