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2 / 2)传古今记之三国末蚀首页

虽然胡南心里有底,但他没想到面前竟是如此千年难得一见的景象。

崇武尚武的将军,一身崭新的银白铠甲尚未脱下,一袭白袍披散在身后,即使在自己的府中,这位将军仍然将身板挺得笔直,保持着那份将军恭谨的和性格中的深刻内敛。

然而就在这样一位英气将军的脸上,挂着一副极其不符气质的表情,眉头微翘,嘴角时不时的扯动,像在念叨什么,眼睛死死盯着面前的纸帛,毛笔上的浓墨都快要滴落在纸上,完全一副为难的样子。

赵云手执鸡距笔,在墨水滴到纸上的一刹那,胡南突然开口。

“这么忘我在想什么呢,子龙将军?”

身为武将,赵云哪怕身心都在面前的纸上,也会分出一丝神察觉到不请自来的胡南。

赵云眼睁睁地看着墨水化开,终于叹了口气,抬头看向他。

“给主公的一份谏书罢了。”

“有关什么的?”

胡南坐在他身侧,心里有一个答案,他今晚正是为此而来的。

赵云看了他一眼,就着面积尚没变大的墨点写下:

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

胡南心中猛然一动,就是这篇!

《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

赵云现存最完整、字数最多、可确定内容最准的遗世完文!

“赵云将军你这是想要反对主公”,胡南以肯定的口吻说道,又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侧脸,“为什么要反对主公的命令?连孔明都没有这样做。”

“因为我认为这样不对,所以我就做了。”

赵云转过头和胡南对视,“我觉得他们偏离了本心,如果主公尚记得我们能走到现在凭的是什么,就不会下‘把成都土地都分给将士’的命令。”

“人心。”胡南答道。

“对,人心,百姓的心。”

赵云又提起笔,重新染了墨,胡南拿过古砚台,替他磨起墨。

赵云手中的鸡距笔耐用、刚硬,很适合日常书写,对古人的作用类似水性笔对于现代人。

他一边染墨一边说:“我们能得入成都,不仅是靠着万万将士,还有当地百姓,不管如何,我们带来了纷争。

百姓易了主,现在人心惶惶,倘若我们还要将他们养家糊口的土地分给我们的人,那成都百姓必然人心涣散,流离失所,甚至可能群起而反!

那我们就相当于没有得到成都,得到的就是一座‘空城’。”

“将军看得很清楚啊,那你觉得孔明难道不会想到这点吗?”胡南问道。

“孔明不会。”

“为什么?!”

胡南有些惊讶。

赵云的拳头微微握紧,这是他在思考时的习惯。

“因为孔明更善于用将之道,他善于将利处最大化。

毫无疑问,犒赏将军们,让将士更有凝聚力,更加卖命,这是于主公来说最大的好处。

然而就在这样的好处的对比下,百姓造反的危害就被主公和孔明忽略了,因为即使有人造反,那也会被忠心的将军们镇压,但兵刃见血,不是我想看到的,至少不是在成都。

为了走到现在,我们已经搭上了太多人的命。”

胡南眼神一暗:不错,说的一点都不错,屈枫叶、庞统,还有在雒城战死的将军们以及一路而来用身体为队友铺路的士兵们。

“我支持您!”

胡南坚定地点了点头,“将军尽管上书,若主公有疑,我定倾我所能说服主公。”

“可是......”

赵云又露出了刚进门的神色。

“怎么了?”

胡南疑惑。

赵云吐吐顿顿地说:“我......不知如何......下笔。”

胡南长长“唔”了一声,从赵云的武艺来看,他绝对系统地学过,应该也是出身于一个家族,那经书史学也应该看过不少。

烛影在他们脸上摇曳着。

胡南轻笑道:“将军不妨想想过去的例子,有哪位古人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在古人面前谈论更前的古人,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更令胡南感到全身细胞都在兴奋的是他亲身参与了赵云《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的创作。

“我想想......”

眼瞅着赵云的墨水快要滴落,就在这一刹那,他在纸帛上写下“霍去病”三字。

胡南立马点头称赞:“对!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将军,一身功名封赏,在天下未定时却尚少犒赏自己部下。”

“正是,此例正好。”

赵云不自觉露出笑容,继续执笔,胡南替他摆好镇纸,凝眸见他眉头皱起,带着万分认真的神色,写下这份谏书: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烛光渐弱,胡南抬手将烛火挑亮。

夜已深,胡南望着微弱光亮下完整的黄纸黑字,但这位满心为民为士的将军仍在一遍遍揣度用词,只怕主公不允,一片心血白费。

胡南叹了口气,向后跪退一步,双臂叠加举过头顶,朝这位白铠将军深深拜下。

“早知将军心细贤慈,今日南算是再次领教了。”

“啊,子南不必行此大礼!你这就太过誉了!”

赵云认为胡南这是给主公才能行的礼,惊得立马要去扶他,于是胡南自己直起上半身,缓缓摇头。

“不,子龙将军,你和孔明先生,都是我一生敬拜的人,行此礼,我绝无半分夸大之意!”

胡南紧盯着眼前赵氏将军黑白分明的双眼,此时此景,是他前二十年一直幻想的,后面的人生,他将永远记得。

赵云失笑,打趣道:“那我可就希望我能一直值得子南你的信任和崇敬了。”

“你一定会的。”

胡南十分肯定地回答。

赵云待纸上墨水渐干,小心翼翼地将纸帛卷起,准备明早递交给刘备。

“我明日去找完主公后再去找先生,他应多为成都百姓们考虑。”

“将军与先生相辅相成,为主公左膀右臂,甚好。”

胡南说完,赵云却抬起头看着他,眼神并不犀利,反带一丝落寞,盯着胡南看了许久后说道:“但在主公心里,我们这一文一武永远也比不上关云长和张翼德二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