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1 / 2)传古今记之三国末蚀首页

司北溟端起一盏茶,那杯盏盛满了茶,水满则溢,他却举起来就喝。

杯盏稳稳当当地被举起来,茶水入腹,滴水未撒。

司星辰凑到胡南耳边小声说:“看,我哥就是这样,既不会被情况束缚,更不会放下昂首的姿态,他擅长把一切做的完美。”

“这么说来,你哥又有对策了?”

胡南回他道。

司北溟的耳朵不知道怎么长的,他们尽量压低了声音,还是字字清晰被他听到,说道:“啧,可胡南就是我这完美中的一个意外,算了,你也不是第一个,你和你哥可真是我命中的劫。”

胡南想起赤壁之战时突然跳下船,把司星辰带着去烧曹操的船的事情。

“咳,那对方来了个王侯,你也要摇人吗?”

“为什么不呢,我会请个比他厉害多的人。”司北溟挑起嘴角笑道。

而且那人就跟着王侯的脚后跟来了,司北溟心想。

刘备等人商议好后很快就整顿好军队,向西进发,一路向成都挺进。

入蜀之行耗时三年,搭进去了无数条战士的性命,但真正进入城门的动作却如此迅速,毫不拖泥带水。

公元214年深冬,刘备在成都主城外围屯兵一月,不断由马超和李恢进入城内劝降,在外刘备以重兵施压,打开了成都大门。

公元215年春,蜀军浩浩荡荡地进入成都,不伤百姓分毫,刘备就此完成人生中最大的壮举。

有了成都,刘备才有了称帝的资本,在这里,资本指的是资格和本事。

入蜀安定后,跟随刘备多年的将士全体来了一次等级提升。

张飞当了巴西太守,也就是西蜀的城主。

黄忠则当了讨虏将军,这位老将军在蜀军大军压境成都时没少在前面冲锋陷阵,行走的“老当益壮”。

马超则领了平西将军的位置,属于“四平将军”之一,也算是一个杂号将军。

赵云拜为翊军将军。

诸葛亮拜军师将军兼任左将军府事,属于武将,杂号将军之一,其权利主要是选用将才和制定刑法。

曹魏也曾以荀攸为军师,东吴以朱然为右军师。

后面大大小小的杂号将军封了一个又一个,各种名号的都有。

封号礼上司星辰在旁边听着晕头转向,吐槽:“将军就将军,怎么一个个前面还带这么多称号的。”

“大概是因为有功者太多了吧。”胡南小声和他讨论。

在战火纷争的年代,比如三国,动不动就是我拿下了一个城,你取下重要敌将的首级,可以封赏的人太多,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很多,为了避免“赏无可赏,最后只好把皇位赏给你”的局面出现,就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六大商这次被封为了领军将军,也属于杂号将军,但这个官职还有个别称——中领军,属于高级将领的称号。

胡南和司星辰本来不想要什么官职,因为到了三国这么多年,他们早已对将军的位置不感兴趣,在军中能有威严,在战场上能带兵活着回来已是他们这些出生于和平年代的人的最大奢求。

但司北溟告诉他们,他们本就主动舍去了固有兵权,要是再把封号给扔了,那刘备反而会认为他们嫌弃这些官职太小,在贪图什么别的更大的东西,比如——刘备本人的权利。

那他们六大商可就反受其害了。

于是六大商全体领中领军,司北溟为首。

另外庞统的父亲迁任谏议大夫,追谥庞统为“靖侯”。

庞统的弟弟庞林则领任荆州的治中从事,这个人后来跟着镇北将军黄权讨伐东吴战败了,就跟着黄权投降了曹魏,到了魏国后官至巨鹿太守。

此时看到这人领赏,胡南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一家人在不同的阵营任官在三国已是相当常见的事,但是他投降曹魏的这般“骨气”却真比不上他的哥哥。

赤壁之战上庞统拒绝陆渭河邀请的眼神胡南还历历在目。

除了职位,当然还有财物。

诸葛亮、法正、张飞、赵云还有远在荆州守卫的关羽,一人五百斤金子、一千斤银子还有金钱五千万,良锦千匹。

那些连成小山一样的金钱看得司星辰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迸出来了,诸葛亮去外面领赏时,司星辰屁颠屁颠地跟着跑出去,嚷嚷着诸葛亮身子弱,他帮先生拿。

果被司北溟带着嫌弃的眼神,一个摁头给摁在了那千匹良锦里。

“你个没见识的,家里是少你用的还是欠你穿的了,丢人。”

胡南默默站到龙身旁,主动拉远自己和“有钱人”的距离。

他因为军饷一半都上交给诸葛亮作为末蚀的租金,自己的吃喝住行基本都靠司家。

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人的封赏引起了胡南的注意,就是成都令——马谡。

啊,头疼。

诸葛亮提起一直把脸埋在锦布里的司星辰的衣领,面上憋着笑。

“我用这些布给你们置办几件新衣服。另外,北溟,麻烦你们珍海阁酒肆的几位将这外面的车物牵回隆中,交给均儿和月英,让他们打理。”

“好,我跟彩舟说。”

司北溟允诺下并迅速跨步出府,招来了他安在蜀军中的司家人,安排下去。

成都这时并不能统称这一大片地方,此时这里名为“益州”。

现在各军杂融在一起,经济、军备、百姓、建造,各种各样的事有得是蜀军忙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土地的分割。

关于这个,刘备已下令,将新得到的土地按照军功大小分赏给诸位将领。

当即议事厅就乐开了花,征战多年,这下名号、将位和养家的土地都有了,将军们立马一个个朝刘备拜谢,就连诸葛先生都觉得刘备体恤将军们多年的辛劳,带兵如子、爱将惜才。

满朝的欢乐脸蛋中唯有一个人面露忧色。

这个人是赵云。

宣告的当晚,胡南独自一人来到了赵云的将府,敲响了赵云的房门。

然而,无人回应,但屋里还有亮光。

人呢?

赵子龙不是龙,不会凭空消失,胡南回头问门外的守卫。

“你们知道赵将军去哪了吗?”

守卫诧异道:“赵将军一直就在房里啊,自从主公那回来后就没出过门,真难得,子龙将军一般这会儿都会去找军师请教兵法的。”

几个侍卫就着这个话题小声聊起天来,其中一位比较面熟的侍卫朝胡南说道:“胡将军,赵将军回来时面色不大好,你见他时说话怕是得避着些。”

“多谢兄台提醒,我定注意。”

胡南转身决定,直接问赵云心里是不是憋着事了。

观察众人神色和情绪来推断事情走向是他能力的原理之一,同时也是这种技巧的延伸。

但他推理事情的走向同时还靠着他在历史上身为后来者的优势。

再一次敲门,不等回答,胡南直接推门而入。

再讲礼貌,他该站门外一晚了。

“子龙兄,我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