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白式雪做了数学试卷的分值分析。
基础题占比60%—70%,分值在90—105分左右,虽然全国地区不同,难度也会有所差异,但基础题占比一定在60%以上。
中档题占比20%—25%,分值在30分到38分左右。
难题占比10%—15%,分值在15—22分左右。
基于这些分数的占比,如果温月可以拿下基础题,再做出来几道中档题,及格还是挺容易的。
在新高考试卷中,基础题大致分布在前5个单选题,前2个多选题,前2个填空题和前3个大题,以及后3个大题的第1个小问。
中档题大致分布在单选的第6、7题,多选的第11题,填空题的第15题,大题的第20题。
难题通常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白式雪告诉她压轴题看都不用看一眼,本来答题时间就紧张,基于温月目前的水平就不用在这种题上浪费一秒钟了。
在考试之前,白式雪还教给她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的整体思路,第一是直接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第二是从题干和选择联合考虑。第三是从选择出发,探求满足题干的条件。
选择和填空按照整体思路还能蒙一蒙,运气好的话蒙对了能多得五分六分,但是大题可不是想蒙就能蒙对的。
在平时的训练时,每当温月遇到一道不会的数学大题时,白式雪就让她细化步骤。
就是把这道题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或者一个一个的解题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说白了,就是能够解答出多少就解答出多少,能演算到哪一步就演算到哪一步。
因为解题步骤每进行一步,就会多得一步的分数。
比如把最初的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
只要把这些句子写出来,老师都会酌情给分,在真正的高考时,一分能干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在做大题的时候,如果卡在中间的环节上,还可以跳步解答。
就是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
要是得不出,就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别的解题途径。
如果能得到预期的结论,就再回头集中精力去解决这个过渡环节的问题。
因为时间有限,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可以省略这个步骤,如果题目有两个问第一个问做不出来,可以将第一问作为一致,完成第二个问。
温月按照白式雪教她的答题技巧磕磕绊绊地完成了数学考试,她给自己估了分,这次的数学分数不会很低,应该能过及格线。
第二天的科目也是这样答的,只答会的,放弃自己一眼看见完全没思路的。
都说三模是考前帮助学生增进自信心的,因为三模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此次模拟考试距离高考时间已经很近,学校也很重视这次模考,会适当降低考试难度,从而增加学生自信心。
但是年年三模都不简单,最多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三模有可能改得会松一些,出来的成绩可能会比预期的高。
经过了两天考试的洗礼,温月觉得自己已经被考到了十分熟,咬一口能把腮帮子练出肌肉的那种熟。
考完回到班级集合的时候,大家看到温月都既惊奇又高兴。
她想帮着同学把走廊上的椅子拖进教室,两个男同学赶紧冲了过去,夺走她手中的板凳。
“这种粗活我们男生来就行,你赶紧回去坐着去。”
病号温月被优待了,她还有点不好意思,悻悻地回到班级后,那些已经摆好桌椅的同学纷纷围了上来,关切地向她问七问八。
无非就是一些头会不会痛,还能不能参加高考之类的问题。
大家默契地谁都没有提起那个雨天发生的一切,生怕勾起温月不好的回忆刺激到她。
教室恢复成原样时,孙老师拎着黑色牛皮风琴包,踩着同色系低跟鞋咔哒咔哒地回到了班级。
“行了,别跟着凑热闹了,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别以为考完了就解放了啊,再坚持坚持,马上就高考了,到时候高考结束了你们就爱干嘛就干嘛。”